《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8期供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8期供稿

江平

武胜中学江平

什么是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基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更为上位,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仅仅使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单纯简单地重复和机械记忆会禁锢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抽象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没有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探究能力。改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针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弊端,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分别讨论怎样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怎样开展自主学习

我认为自主学习关键是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规划每天时间,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把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能够完成,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

二、怎样开展合作学习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

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2.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

3.寻找合作学习的结合点首先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三、怎样开展探究学习

1.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自主探究活动,首先必须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越强,思维就越活跃,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探究活动必须以问题为载体,但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灵活应用多种活动方式。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选用相应的活动方式。哪些问题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哪些问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应该在备课是有所策划。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探究的活动方式。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学生是独立看书思考、同桌议论、还是前后交流、小组讨论,更多的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使教学过程更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

3.重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但有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会具有超出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