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例重症骨盆骨折急救的损伤控制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33例重症骨盆骨折急救的损伤控制护理

夏秋芬徐晓娟

夏秋芬徐晓娟(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重症骨盆骨折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重症骨盆骨折患者积极进行抗休克、外固定、介入栓塞血管等治疗,加强急救各个环节中的病情观察及相关护理结果30例达到满意疗效,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0.9%。结论按照损伤控制理论制定重症骨盆骨折救治流程,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损伤控制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88-01

骨盆骨折是高能量暴力所致的复杂性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1],治疗护理不当死亡率及致残率甚高。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对33例重症不稳定骨盆骨折根据损伤控制理论来急救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5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严重骨盆骨折患者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0例,交通事故16例,意外压伤7例。Tile分类:B1型10例,B2型5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8例。合并肋骨骨折5例,脊柱骨折4例,髓关节脱位3例,颅脑损伤6例,直肠损伤2例,尿道损伤2例。25例急诊人院时已发生休克,其中3例处于濒死状态。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制定急诊护理救治流程,予以抗休克、稳定骨盆、介入血管栓塞等救治,3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急救护理

1入院常规护理:患者入科后,立即将患者安置急救室,卧硬板床,双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两大腿之间放一软枕防止内收。下肢抬高150,膝下放一软枕,保持肢体功能位。去除衣裤,以便观察和操作,并注意保暖。立即安装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意识、瞳孔、受伤部位出血情况等。常规导尿,观察有无泌尿系损伤。一些常规的检查,如B超,X片均在床边完成,尽量避免搬动,以免引起继发性出血。

病情危重的不稳定型骨折,使用骨盆兜来稳定骨盆。

2休克的护理骨盆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所以抢救骨盆骨折伴休克提倡早、快、足地扩充血容量,尽快建立2条以上有效静脉通道,可以选择上肢大静脉、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者还可以作为大量输液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之用。补液原则是先用平衡液,后用代血浆,不主张“偏碱”。对于老年病人或既往有心脏病史的病人应注重输液的速度,预防肺水肿及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必要时可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经上述处理,仍然血压下降,排除内脏损伤,我科急诊行介入血管栓塞手术准备。

3呼吸道的护理休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缺氧症状,应加强对呼吸道管理,迅速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吸净呼吸道的分泌物,给予充分吸氧,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如存在呼吸窘迫的病人,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气管切开。

4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是一种意外伤,事发突然,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心理波动会比较剧烈,情绪烦躁。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用诚恳的态度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同时要求家属参与进来,给患者以精神支持,采用鼓励、对比、开导、安慰解释等方法,帮助患者增强心理防线。

讨论

损伤控制骨科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其宗旨为初始、快速、暂时的骨折固定,待全身情况好转后行Ⅱ期确定性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生理紊乱,降低伤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2]。早期稳定骨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栓塞血管是救治成功的关键。骨盆兜和骨盆外固定架虽均有固定骨盆、控制出血的效果,但难以控制骨盆内动脉损伤造成的大出血,因此对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和固定骨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的患者,在除外胸腹腔内出血的前提下,应考虑放射介入下动脉栓塞治疗,以达到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总之,对于重症骨盆骨折,急诊按照损伤控制理论,行有效止血、补充血容量、积极复苏、稳定骨盆、介入治疗后,再按计划行手术固定,是有效的抢救方案。

参考文献

[1]WardleNS,HaddadFS.Pelvicfacturesandhighenergytraumas[J].HospMed,2005,66(7):396-398.

[2]马开兰.“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1l-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