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关于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

王有娟张清林林桦

王有娟张清林林桦(山东省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27101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287-03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较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对30名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问题,男性社会角色与护士角色冲突问题、社会传统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问题、前途及就业问题等方面。结论护理专业男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部分心理问题较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措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医学卫生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护理事业也随即向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进步就是一直以女性为主导的护士队伍中开始出现了男性护士的身影。我国对男性护士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医学模式的转变促使各大医科院校开始纷纷招收男护生,尽管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世俗偏见的积淀,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男护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同时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体的种种压力,使其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我校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性依据和针对性指导,让在校男护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心态,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底在泰山医学院护理系2009级和2010级护理本科男生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共30名,年龄19-21岁,其中,2009级15名,2010级15名;23名来自农村,7名来自城市。

1.2研究方法:调查方法主要为问卷法和访谈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和个别学生谈话的形式收集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包括:年龄、生源地、入学志愿选择、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影响专业态度的因素、如何看待护理工作、如何看待男性学习护理专业、在学习中最担忧的问题和女护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如何看待男护生的就业前景、毕业后理想的就业方向等共11项。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法采用团体统一时间进行测定,共发放问卷30份,问卷全部有效收回,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访谈法,了解30名在校男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自拟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访谈前向受访者解释研究目的、方法,在征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尊重个人隐私前提下,在轻松舒适的房间里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受访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体验及真实感受,及时记录,及时对其感受或观点进行澄清、确认,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3资料分析:将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所有访谈资料汇总,按照研究目的对资料进行重构,对材料中出现的观点、看法进行标识和分类,并从中提炼出符合本次研究目的的材料,采用类属分析法将这些共性部分归纳生成研究结果。

2.结果

2.1学习压力问题。中国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习成绩比较重视,护理专业的男生也是如此。有一部分男护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业受挫、心理失衡,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一是由于学习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引起的。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产生厌学,丧失自信,进而产生焦虑、烦躁、自卑等不良的心理问题。二是部分男护生是调剂到护理专业,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业兴趣和学习动机,情绪低落,整日无所事事。三是有的男护生缺乏与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感觉到徒劳无功,情绪不稳定。四是除了学习专业课外,护生还要进行选修课的学习、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紧张、失眠等焦虑并发症,进而出现心理问题。

2.2男性社会角色与护士角色的冲突问题。医学院护理系的教师和学生以女性占绝对优势,同时,护士工作多体现细心、体贴、温柔等女性角色特征,这与传统观念中社会赋予男性角色应有的刚强、独立、勇猛正好相悖。因此,男护生自进校以来就承受着自我概念与职业角色之间的冲突带来的压力。一方面,认为自己应该保持已有的“男人味”,发展男性特有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迫于职业需要,不得不培养自己的耐心与细心,使自己变得温柔体贴、和蔼可亲,以便更好地适应护士这一职业角色。因而长期的角色冲突和矛盾心理给男护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3社会传统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压力问题。在社会传统观念中,公众对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根深蒂固地带有较多的女性角色特征,这种先入为主的角色设立给男性从事护理行业带来很多阻碍和困扰,同时大多数关于护理的广告、电视、图片和印刷品都是以女性为代表的,护理这种无性别差异的职业被人为的扭曲了,妨碍了男性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在临床工作中,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的患者不到七成,其中女性患者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来,男性护士在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大大受挫;在人际关系方面,来自家庭和周围主要社会关系的不解和质疑,使得男护生在人际交往中感到难堪与自卑,往往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进一步导致男护生的自我否定和自卑心理。

2.4前途及就业问题。近年来,各大医院对男护士需求量的增加导致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男生招考比例的增大,同时,有研究表明,在某些领域,男性护士较女性护士有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优势,特别是在一些技术性高,独立性强的部门,例如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神经精神病房及泌尿外科等,男性护士有着女性护士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尽管男护士的就业前景看好,但在我国持续处于就业高峰期的事实下,加之受“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影响,传统的医疗模式中护士只能被动地接受医嘱,患者及其家属习惯地认为治好他们病的是医生的药和手术刀,而忽视了护士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男护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这种情况使得男护生自入学以来就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再者泰安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校的男护生对就业前景均表现出较多的担心与焦虑心理。

3.讨论

3.1分析影响男护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男护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个体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主观因素,又有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男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和人际关系紧张:很多男护生对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护理对于男性来说,仍然是一个冷门专业和新鲜事物,加之本身也不热爱护理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并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他们或者是因为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或者仅仅是为了高录取率。客观因素主要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在我国传统护理工作由女性来承担,护理职业形象女性化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病人也习惯了女性护士,认为男士从事护理工作是不适合的,所以男性从事护理行业必定会引发诸多争议和不解。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与护理职业角色定位造成了男护生自卑和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男护生害怕社会各界的偏见,害怕病人不接纳他们,还担心来自女性护士的歧视,这就给他们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在内外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使男护生在正常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显得不自信,内心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压力、角色的冲突、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引发了男护生的自我怀疑、矛盾和焦虑心理。同时,护士行业的收入普遍偏低,这与男护生的职业理想有一定的差距,这种从实质到心理的落差使他们在就业前后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3.2应对男护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

3.2.1加强入学教育和发挥榜样的作用在男护生入学之初,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结合当今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新角度阐述讲解男性从事护理行业的优势和意义,让男护生对护理专业拥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另外,利用优秀男护士的典型案例,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雪域高原的提灯使者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开展榜样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

3.2.2帮助男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学著作和宣传知识画册等,积极引导男护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进一步平衡自我概念与护士角色之间的冲突,消除对男护生的偏见、轻视,缓解男护生紧张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树立起男护生自身高尚的职业价值观。缓解矛盾和焦虑心理。

3.2.3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教学过程中邀请一些在临床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男护士来校与学生座谈,用在职护士的切身经历和成长过程支持、激励男护生。在教学的同时,为男护生设计一套刚柔相济的男护士礼仪规范动作,开展礼仪训练,培养男护士风度,从而在医学院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男护生成长的氛围,同时应加大社会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发展的前途与需求,建立起一个接受和欢迎男护士的社会环境,减少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社会制约。

3.2.4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男护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护生必修课以提高护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定期调查护生心理健康动态状况,灵活地举办心理健康标准、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全人格等讲座。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建立多种方式(如网站、电话咨询)的心理咨询服务,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杜彩素,吴之明,杜鹃.对我国男护士现状的分析与关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5,24(8)4:05-406.

[2]许可,黄芳,张泽华.男护生心理压力源的质性研究[N].护理学报,2010,3(17)7:5.

[3]曲海英,王丽萍,沙丽萍.社会性别与男护士的职业困惑[J].医学社会学,2008,29(5)9:5-96.

[4]颜婉华,曲海英,赵晓敏,徐凌忠.高等护理专业男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2009,9(24)7:4.

[5]5OkrainecGD.Perceptionsofnursingeducationheldbymalenursingstudents.WesternJNursRes,1994,16(1)9:4-107.

[6]李桂玲,吴秀芹.男护生的专业认知度及心理社会因素对职业生涯影响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2(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