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进行质量监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进行质量监控

洪文刚

洪文刚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进行质量监控,对我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下一轮PDCA循环提出改进意见,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2013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制定防控措施,确定活动计划;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及2014年实行PDCA循环后,同期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数、发生部位和病原菌进行调查对比.结果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针对医院感染的特点,监测医院感染发生病区分布、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原因,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结论PDCA循环能够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措施的落实,加强危重病人的口腔护理,加强耐药菌感染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感染;质量监控【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95-02

1.1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2013年1-9月出院病人10256人,全院发生医院感染104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1%,医院感染例次发生115例,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1.28%.2014年我们运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进行质量监控,对我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和统计,提出改进意见,制定防控措施,确定活动计划.经过调查分析,2014年1-9月出院病人11126人,全院发生医院感染87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78%,医院感染例次发生89例,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0.8%.(见图1)

1.2.1重症监护室出院41人,该科周转病人203人,发生医院感染25人次,科室医院感染率10.25%,21人为下呼吸道感染,4人为泌尿道感染.与去年同期医院感染率15.38%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今年科室加强了手卫生措施、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显现了成效.1.2.2神经外科出院242人,发生医院感染12人次,科室医院感染率4.96%,11人为下呼吸道感染,1人为泌尿道感染.较去年同期科室医院感染率1302%相比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医院感染病原体较分散,无医院感染流行趋势.1.2.3老年病区出院247人,发生医院感染10人次,科室医院感染率4.05%.4例为下呼吸道感染,5例为泌尿道感染,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医院感染病原体较分散,无医院感染流行趋势.1.2.4肾病血液科出院320人,发生医院感染6人次,科室医院感染率1.88%.1例为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2例为下呼吸道感染,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胃肠道感染,医院感染病原体较分散,无医院感染流行趋势.

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2.1全院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感染部位排序为:下呼吸道感染26例,例次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7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表浅切口感染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去年同期感染发生43例,下呼吸道感染26例,例次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表浅切口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见图3)2.2感染部位的原因分析2.2.1易感人群肿瘤晚期患者9人,心、脑血管疾病15人,多器官功能衰竭19人,多发性外伤4人,急性心肌梗死4人,重型颅脑损伤10人,开放性骨折3人,患其它疾病27人.在上述患者中,70岁以上老年病人53人,占医院感染发生人员的61%;60-70岁病人8人,占医院感染发生人员的9.2%;50-60岁12人,占医院感染发生人员的13.8%;50岁以下7人,占医院感染发生人员的13.8%.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感染.2.2.2易感因素在上述患者中,大部分病人为常年住院患者,其中,有泌尿道插管患者26人,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21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患者、放化疗8人.侵袭性操作尤其是呼吸机的使用人数增加较多,使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比率增加[1].2.2.3病原菌来源标本主要为痰、尿、血、分泌物.培养主要病原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等,呈离散趋势.

5.2原因分析:5.2.1物体表面采样培养监测中,合格率为98%,监测不合格的科室供应室的湿化瓶,均为在使用后没有及时清洁消毒,日常的消毒工作落实不到位所致[2].5.2.2手卫生采样监测中,合格率为94.8%,监测不合格的科室有供应室、美容科,说明?六部洗手法?执行不到位,洗手程序减少,洗手时间缩短.5.2.3空气采样监测中,合格率为98.5%,监测不合格科室有ICU、妇产科,出现原因为采样前室内的空气消毒时间不够.6持续改进措施6.1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措施的落实.科室一旦出现医院感染病例,应高度重视,落实好各项院感防控措施[3];6.2加强危重病人、重症监护室病人、行创伤性操作病人等重点病人的日常监督管理;6.3加强危重病人的口腔护理工作,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取适当体位,减少误吸危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4];

6.4加强耐药菌感染的管理,一旦发现耐药菌感染病例,科室应立即采取接触隔离防控措施,加强手卫生,控制本科室出现同种同株耐药菌的感染病例,医院感染办公室下临床进行现场指导,科室应积极配合,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菌感染暴发病例的发生[5];6.5减少侵袭性操作时间,根据病情,尽可能的缩短各类导管的留置时间.同时,加强各类导管的清洗消毒工作的管理,能使用一次性导管的应尽量使用一次性导管,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6.6院感科定期监测并及时向各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对于细菌超标的项目,与科室共同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6.7对医院感染高发病区、供应室加强监督管理,护士长也应对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各项消毒隔离工作落实到位;6.8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要加强手卫生培训与考核;6.9科室更换院感监控护士时,应及时对新上岗的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参考文献[1]黄盛辉,李蜀光等.医院优质服务的表现形式及分级[J].现代医院,2014,[14(10):89-91.2]黄建英,李春梅.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统计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686-687.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36-52.[4]甘燕玲.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2,20(5):346-347.5](张芸博,张佳丽.57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病案,2012,13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