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急性胸痛的急诊治疗效果观察

易丹

(解放军第163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胸痛急诊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至2016年期间共收取30例急性胸痛病患,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阐述。结果所有30例病患中,救治有效率为28例(93.33%),其余2例发生死亡,死亡率(6.67%)。结论病患发生急性胸痛的原因诸多,但是心源性胸痛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另外临床救治意识需要对病患的病因和诊断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对提升救治效果、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的意义深远。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诊;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acutechestpainintheEmergencyDepartmenttreatment,andtreatment.Methods:Intheperiod2015to2016periodinourhospitalreceived30patientswithacutechestpainpatient,appropriatetreatmentforit,illustratestheeffectsoftreatment.Results:Inall30patients,treatmentrateof28cases(93.33%),whiletheremaining2casesofdeath,mortalityrates(6.67%).Conclusion:manycausesofacutechestpaininpatients,buttheincidenceofcardiacchestpainincidenceishigherthanthatofnon-cardiacchestpainandclinicaltreatmentonthepatient'scauseandmadetimelyandaccuratejudgments,toenhancethetreatmenteffect,protectingthesafetyofpatientsissignificant.

"Keywords"Acutechestpain;Emergency;treatment

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为急性胸痛,发生的原因诸多,如单一因素:心源性胸痛以及非心源性胸痛;亦为综合因素,该病具有病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病症多为临床内科疾病,另外加之病患的发病原因复杂,病情程度不一,故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救治过程中救治的方法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给病患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上将如何提升急性胸痛的治疗疗效是所有相关研究学者的课题和方向,故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为提升对急性胸痛的诊断准确性,选取合理的就诊方法,预防漏诊和误诊几率的发生,确保病患的生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1】,为此笔者将以上所有急性胸痛病患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急诊治疗的方式及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相关材料阐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患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至2016年期间共收取30例急性胸痛病患,其中男性病患为11例,女性病患为9例;年龄在29~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2±3.25)岁;以上所有病患的临床表现均符合急性胸痛的特点。

1.2发病病因

所有30例病患中18例心源性胸痛,其余12例病患为非心源性胸痛,具体细节如表1。

1.3诊断方式

1.3.1病史辨别

缺血性胸痛病史与心电图均为筛查危险病患以及选取就诊方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当病患进入医院后,均需要对其病史加以询问并给与常规检查。

1.3.2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分为3种情况:①ST段抬高;②ST段压低(≥1mm);③ST段无变化。对疑似ACS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级意义非常重要;如存在典型缺血性胸痛病患以及存在两个导联ST段抬高≥1mm的病患,此时诊断为AMI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为:46%和97%【2】;如病患存在临床症状且心电图不典型时,应增加心电图检查的此时。

1.3.3辅助检查

根据病患体征和临床表现的给予针对性辅助检查,如:心肌酶、肌钙蛋白、D-二聚体、X线、B超等,如病患需要实施CT检查时,一定将胸痛病患的检查和救治措施同步进行,之后该根据病患的胸痛症状给予相应的救治措施,同时尽量缩短诊断时间,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1.4紧急处理

1.4.1病情评估

根据病患的病情进行迅速的分类、危险分层以及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进最大努力给予病患实施治疗。

1.4.2救治方法

准备实施心肺复苏前需要将所要准确齐全相应检查器材如:心电图仪、监测血压以及血氧的仪器、监测心率的设备等,对于存在急症下胸部疼痛病患应及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案,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具体方式:①在最短的时间内(1min)将病患平卧后,将其领口解开后,马上给予吸氧3~3L/min;②在<5min以内应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对病患的心电、血压、血氧等进行监测,同时留取大约为20ml的血液标本,及时送检;③检测患者双上肢的血压,是否存在差异(>20mmHg);④立即对病患实施心电图检查;⑤在5min以内应给予病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如病患的疼痛情况仍未缓解,应立即在间隔5min时间给予重复用药,但总次数不能超过3次;⑥当病患的疼痛情况还在持续中,还可以应用吗啡(2mg)或者哌替啶(剂量:100mg)肌肉注射联合止痛治疗;⑦立即对病患实施床边胸片拍摄;⑧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剂量:10mg)+葡萄糖溶液(250ml),根据病患的血压水平和胸痛情况调整滴注的速度;⑨在对病患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如病患发生心跳暂停,应马上给予病患实施心肺复苏。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确保病患的生命体征处在稳定的状态。

2结果

所有30例病患中,经过相应的诊治,救治有效率为28例(93.33%),其余2例发生死亡,死亡率(6.67%);所有病患在治疗中,根据不同病因,采用针对性的就诊措施,不仅改善病患的预后,亦降低病患的医疗费用。

3讨论

急性胸痛为急诊常见病症,对其治疗中做出准确的诊断和相应的处理是临床急诊医师的主要工作任务,亦是就诊成功的首要任务,更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方向。

3.1病因分析

急性胸痛一旦发生后,死亡率较高,该病多发于临床各个内科疾病中,因发病较为复杂、病情不易,故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治疗的过程中,方式应用不当,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亦是医疗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故对该病的治疗中一定要严谨。虽然急性胸痛的症状单一,但是病因复杂、疼痛的程度也不同,故在诊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病患的病史、病情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初步的评估,再得到相关检查结果后,需要对病患实施二次的诊断,防止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尽最大努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更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夯实的基础【3】。

3.2急诊观察与处理

对急性胸痛的病患的临床表现要着重的观察,如病患是否存在疼痛感甚至达到难以耐受的情况、淡漠、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尤其对病患发生胸痛的位置、性质是否存在放射性疼痛以及持续疼痛等进行密切的观察。另外除观察以上症状外,还需要对病患的皮肤情况进行观察,如:是否存在皮肤损伤、异常隆起等,是否存在固定性的压疼点等;最首要的治疗为止痛治疗,然后在对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着重的检查,如发生异常,应立即给予相关的救治措施。如病患存在高危情况:如①心肌梗塞;②主动脉夹层;③自发性气胸;④肺动脉栓塞等,病患随时可能发生猝死,故需要相关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疾病被确诊后,需要对其静脉通道给予立即开通,同时准备后相应的救治药物,如病患存在低血压或者血液循环较差时,应给予静脉穿刺操作,同时着重观察病患的血液循环情况;另外给予病患及时的吸氧操作,可以提升病患的动脉血氧浓度,从而病患的缺氧状况得到改善和缓解,以此改善病患的疼痛情况并稳定病患的情绪。

3.3处理原则

为进一步提升急性胸疼的诊断准确性,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不断加强相关研究,通过准确的诊断急性胸痛,能迅速的协助病患排除相关危险性,同时对病患的预后做出合理的评估和判断,对改善和缓解病患的病情和生命质量意义深远【4】;另外对不能做出准确评估的病患,需要对其实施留院观察,同时防止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严重心脏病的几率。如肺栓塞病患需要先稳定期多种障碍后,再实施灌注治疗;主动脉夹层病患应先控制血压水平,减慢心率,同时可以缓解病患的病情,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最后再将病患转入相关外科实施手术治疗;气胸患者结合症状体征及X线结果,气胸量大于20%有临床症状者给予胸腔穿刺抽气治疗,促使病患的血流动力学趋于正常化,在对其进行其他的治疗【5】。

通过就诊结果和相关阐述充分的说明:病患发生急性胸痛的原因诸多,但是心源性胸痛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心源性胸痛发生率,另外临床救治意识需要对病患的病因和诊断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对提升救治效果、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的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杨新春,张大鹏.心血管急症救治(2)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续1)[]..中国循环杂志,2013,28(8):569-571.

[2]DetranoR,GianrossiR,MulvihillD,etal.Exercise-inducedSTsegmentdepressioninthediagnosisofmultivesselcoronarydisease:ametaanaly-sis[J].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2013,20:68-69.

[3]彭舒.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5):1319-1320.

[4]张健,胡大一,孙金勇,等.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8):618-620.

[5]杨新玮,李天发,刘先霞,等.冠脉CT血管成像联合TIMI危险评分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