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用于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徒手旋转用于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郭海燕

郭海燕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选取66例参与研究,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3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助产方法,对实验组行徒手旋转方法。分析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徒手旋转应用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可及时改变胎儿体位,将自然分娩率提高,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259-02

头位难产为头先露的异常分娩,属于妇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异常分娩,其不易诊断。大部分头位难产产妇在产前不能确定此种情况,只能在产程中确诊[1]。头位难产极大影响胎儿和产妇的健康,如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可威胁新生儿和产妇的生命健康。现将徒手旋转应用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价值作分析。

1.基本数据与方法

1.1基本数据

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选取66例参与研究,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3例。参照组中,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29.15±2.16)岁,最短孕周为35周,最长孕周为42周,平均孕周为(37.15±2.19)周,体重范围为52~70kg,平均体重为(61.34±2.54)kg;实验组中,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29.37±2.48)岁;最短孕周为36岁,最长孕周为42周,平均孕周为(37.24±2.28)周,体重范围为54~70kg,平均体重为(61.52±2.69)kg。分析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基本数据,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66例产妇中,经产妇有20例,初产妇有46例,均为单胎产妇,其中枕后位有31例,枕横位有35例。66例头位难产产妇和家属均对本组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同意书。将此次研究完全上报于我院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和认可。

1.2方法

对参照组头位难产产妇实施常规助产方法,主要包含心理指导,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根据产妇的需求调整适宜的体位,进而有助于胎儿顺利分娩。

对实验组头位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方法,主要步骤为:(1)护理人员告知产妇在产前进行排尿,帮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对外阴部进行常规消毒,仔细观察产妇的宫颈口扩张情况,明确胎儿位置,精确盆骨内径等。(2)在无菌的情况下,助产护士需借助产妇的宫缩压力,使用右手四肢和拇指使阴道处于分开状态,在子宫再次收缩时,迅速将胎头抓住;等宫缩时,需轻柔、缓慢的将胎头旋转为枕前位。(3)当产妇再次宫缩时,需将胎头握住,指导产妇使用腹内压,使胎头逐渐下降。对胎头的衔接部位予以详细观察,如出现选脐带脱垂情况,助产护士手部会感觉胎头逐渐下降,可将手抽离阴道,如异常胎位未得到改善,需及时转为剖宫产。

1.3判定指标

判定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娩结局主要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并发症包含新生儿呼吸困难、宫内窘迫以及产后出血。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所有资料进行检验,行t检验方法对其计量资料(基本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行χ2检验方法对其计数资料(自然分娩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表示。如组间以P<0.05的形式来表现差异性,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分析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实验组头位难产产妇中,行剖宫产的产妇有3例,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有30例,其自然分娩率为90.91%(30/33);参照组头位难产产妇中,行剖宫产的产妇有15例,行自然分娩的产妇有18例,其自然分娩率为54.55%(18/33);组间数据行统计学软件分析,χ2值=11.0000,P=0.0009<0.05。

2.2分析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头位难产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具体详情见表。

3.讨论

在妇产科中头位难产较常见,影响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胎膜早破,具有关资料表明,有一半的难产产妇均会出现胎膜早破情况。由于胎儿头位异常、头盆不对称情况,导致胎儿头部入盆时出现阻碍,进而处于骨盆入口的羊水与胎头之间形成羊水囊,在子宫收缩时,发生胎膜破裂[2]。

有关文献显示,产妇难产主要由于胎儿头位异常导致的,因此针对头位难产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较为关键,及时将胎头位置纠正,使其体位处于正常状态。造成头位难产的原因有多种,如骨盆狭窄、宫缩乏力等原因,头位难产会使产程延长,且使胎儿受压时间较长,进而发生一系列并发症[3]。现今对于头位难产产妇主要行徒手旋转方法来调整胎儿的体位,在行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时,需将旋转时间选择在产妇活跃期后,在徒手旋转中需对实时监护胎儿的胎心情况,如胎心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对产妇予以吸氧治疗,进而保证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健康。

经多个研究结果总结出,在一般情况下,产前不易发现胎头异常区情况,因此需重视头位难产情况,分娩中需密切关注产程,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大多数产妇在产前为枕横位或者枕后位,当分娩时自然转变为正常体位,如产妇宫口扩张到6cm时,此时使进行徒手旋转胎头的最佳时期。双手的感知力相比于吸引器的较强,使用右手进行旋转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旋转时不可用力过大,避免对胎儿造成损伤。实施徒手旋转也会增加产妇的心理负担,因此对其予以安慰和鼓励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证实,对头位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方法,可使分娩结局得到改善,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由于分娩位置不正确,对胎儿下降程度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窘迫的情况。徒手旋转方法在临床应用较广,但行此方式的助产护理,需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徒手旋转方法有利于胎儿顺利下降,就诊位置异常的胎儿,将枕后位、枕横位转变为枕前位,进而使胎头无障碍的经过骨盆出口,有助于胎儿在骨盆中下降,将产程缩短,减轻对胎儿的挤压时间,使自然分娩率提高。

综上所述,对头位难产产妇行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可及时改变胎儿的头位,将自然分娩率提高,减少并发症发生,使产妇和新生儿均获得较优的结局,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广菊.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9):47-48.

[2]王芳芳.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3):247-248.

[3]刘巧玲,刘辉姐.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