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共脐血库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建立公共脐血库的意义

王栋

王栋(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30011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9-0378-01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且在适宜微环境下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人类脐带血(UmbilicalCordBlood,UCB)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hematopoieticprogenitorcell,HSC/HPC),脐血与骨髓相比,有更充足的来源,对供者无任何不良影响,脐血干细胞已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遗传性疾病等的治疗。

1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生物学进展

1974年Kundtzon等首先用琼脂培养技术比较了脐血、成人骨髓、外周血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特点,脐血中含有自原始造血干细胞至定向祖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含量丰富,增殖能力强,对造血调控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等反应敏感,脐血中含有不依赖EPO,即可生长的内源性红系形成细胞(Endogenouserythroidcolony,EEC)[1]。最近的报道是应用各种体外培养方法扩增,脐血中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其中以低氧培养效果尤佳。

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进展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相关因素:在为患者选择UCBT时需要考虑移植的迫切程度;能否找到HLA抗原相合的骨髓供者;脐血的细胞数量和HLA匹配程度等。对于移植的脐血的选择,多数学者认为,UCBT的保证安全植入的主要指标为:冻存脐血中有核细胞数大于2×107/kg,至少4个HLA位点与受者相同。已有的多数UCBT资料证明,UCBT的成功率主要与移植受者每千克体重的有核细胞和/或CD34+细胞数量有关[2]。自1993年以来,UCBT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目前,UCBT的数量已超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总数的65%,每年平均进行9484人次,不仅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实体肿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等范畴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脐带血干细胞库的建设

1993年Rubinstein在纽约血液中心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公共脐带血库(CBB),此后脐血库的建设速度十分迅速,根据全球骨髓供者登记组织(WMDA)资料显示,全球主要国家已建立100余家公共脐血库和超过300家的自体脐带血库,保存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超过30万份,自体储存脐带血超过150万份,脐血移植病例已超过1万例,并且正在以每年超过2000例的速度增加。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和细胞治疗受权基金会公布了公共脐带血库标准予以相应的指导和监督。脐血库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两部分。公共库可为广大患者提供作为干细胞来源的脐带血,进行干细胞移植。按照运营模式可以分为公立性和盈利性,关于两种形式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随着非亲属移植的发展,公立性的建立和发展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资源共享。

4问题与展望

脐带血的研究目前存在许多问题,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1)尽管脐血来源广泛,但是当前的存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加大脐血库的建立,提高脐血保存的技术;(2)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远不及BM和PB移植成熟和完善,扩大CBT的病例数,并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CBT和BM或PBHSC/HPC移植的优缺点是急待解决的临床课题;(3)包括多份CBT、非清髓CBT、扩增后CBT和脐血血浆输注的远期效果还需长期的临床观察。随着CBT新手段的涌现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脐血库规模的扩大和相关体系的逐步规范化以及现存问题的最终解决,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来源,将向我们展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所展示出的诱人的临床应用前景及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将来必将造福人类。公共脐血库的建设和发展也必将推动脐血移植技术(CBT)的应用与完善,必将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MitchellKE,WeissML,MitchellBM,etal.MatrixcellsfromWharton’sjellyformneuronsandglia[J].StemCells,2003,21:50-60.

[2]FuYu-Show,ShihYu-Tsung,ChengYun-Chih,etal.Transformationofhumanumbilicalmesenchymalcellsintoneuronsinvitro[J].JBiomedSci,2004,11:65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