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图式理论对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养成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初探图式理论对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养成模式

何红

何红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一、解读图式(Schema)理论

图式的提法最早见于哲学家康德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最早应用了图式的概念。经过实验,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也就是说图式是由过去的经验组成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等做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阅读理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图式理论”强调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材料中所起的作用。该理论认为:读者对阅读材料中信息的理解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能否及时激活这些知识。相应的图式一旦激活,读者就能加速理解过程图式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根据这一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输人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找到以后,就可以说产生了理解。

国内外对图式理论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上。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阅读的第一层次上,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是一种逐词逐句理解文章的方式,因而阅读费时多,效果差,不能完全适应高考的要求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研究阅读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必然。

二、阅读技能的养成模式

根据图式理论以及阅读的实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组成,它们是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熟悉程度,及狭义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即读者的篇章意识。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是对词汇的掌握和语言结构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基于以上观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阅读教学的三个步骤以及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些主要措施。

1.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侧重培养阅读技巧,激活和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哥德曼1971年提出的自上而下的模式阅读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读者不应该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应当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已有的图式去验证他们的预测。牛津教材的每篇阅读课文之前首先利用图片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而随后的skimming和scanning提供一些关于文章的结构、文体、中心意义等各类练习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力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预测能力。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对阅读内容完全生疏,采用这种模式,有利于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这一阶段的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1)提供尽量多的背景知识,引人题材。应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画面,同时使用brainstorming方式,引出与课文有关的词汇,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图式。

(2)借助skimming和scanning中的问题,采用掠读、略读等方法,尽快找出所需信息,建立文章的基本内容图式,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信息中来,培养阅读速度。

(3)通过练习检测理解。利用课文中的各类练习题型引出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预测文章中作者的深层意义,巩固并调整已激活的图式。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技巧的培养,尤其是中学生在考试中快速阅读,获取正确信息的技巧也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培养学生调用图式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预测,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快速获取信息,从而缩短阅读时间,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2.采用交互模式,侧重培养理解能力,丰富内容图式

根据鲁姆哈特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即图式理论模式(theschematheorymodel),它是指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建构部分依赖于文本信息,部分依赖于读者已有的图式知识。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借助文章体裁结构来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可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也能为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的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1)对课文可采用再一次细读。阅读时要求学生掌握各段的内容,并分析该段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获取文章表达的深层信息。

(2)通过具体详细的练习检测阅读效果。设计新颖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在各类考试中的解题技巧,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修正有偏差的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后的讨论和评析。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可采用小组活动、教师讲解、师生共同讨论等方式。

在阅读课堂上,采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自觉修正认知结构,而不是简单的给出答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援助者,学生才是真正的惟一主体。

3.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培养应用语言的能力,巩固学生的语言图式

我们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后,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1)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也可以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头脑中的各种相关图式。

(2)结合词汇教学,加强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词汇是语言的心脏,在词汇教学中教授词汇的词汇意义、结构意义以及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结合课文内容,辅助适当的练习。牛津教材课后都有这样的练习。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课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内容,扩大头脑中所学知识的图式。阅读课的练习的编排不只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还需大量的练习促使陈述性知识向过程知识转化,因而在课后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指定课外材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保证与课文的一致性,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学习多种知识,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各种图式。

综上所述,阅读是获取信息和学习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努力挖掘教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究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并扩展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