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

高洪刚

(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曲阜2731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介入围手术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不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手术治疗后的两小时内均全部消失,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有明显的回落,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对心电图上出现的缺血性J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对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升,患者在术后近期的死亡率也相对有所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血性J波;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82-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6例,年龄45至78岁,平均年龄(48.9±5.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8例,女12例,年龄47至81岁,平均年龄(49.7±6.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进行前均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对常规体位实施冠脉造影术,在判定靶病变血管之后进行PCI治疗。在手术后再给予皮下注射5天的低分子肝素钠5000U,一次12小时,每日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3min内静脉注射,术后维持静脉滴注24至48小时。PCI只进行梗死相关血管的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将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17.0的系统软件来进行分析,采用t来检验组间比较,以(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率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来检验其组间比较,P<0.05则表示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手术治疗后的两小时内均全部消失,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有明显的回落,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

3.讨论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J波有了关注与重视,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的要高于正常的人群,其与心律失常也有相当密切的关系[3]。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手术治疗后的两小时内均全部消失,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伴血性J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全面治疗时,再采用替罗非班加强治疗,能够对冠状动脉内病变部位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更加彻底的抑制作用,减轻患者因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4]。对心肌除极降低术中以及心律失常有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对心电图上出现的缺血性J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对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升,患者在术后近期的死亡率也相对有所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翠花.替罗非班给药方式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CI后心功能和预后影响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