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程资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资源

申合美

申合美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历史课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开发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活动课的功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一注重历史教科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它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凭借,也是学生自学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科学教学依靠的是教科书。但是,我们绝不能把教科书当“圣经”和唯一的历史课程资源,再好的教科书也会有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去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资源,要以自己对特定学生个体和历史课程内容的独到理解而鲜活地融入到历史课程的生成中去。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开发、利用”教材。

例如,我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框题时,创设“毒品的由来、危害”的情境,提出疑问:“从古至今鸦片的由来是怎样的?自己印象最深的鸦片危害是什么?当时你的心情如何?你是怎样对待毒品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讲得非常生动感人,同学们听后产生共鸣,既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扩展历史教材资源

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形势,可以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时政资源,联系实际,使活动教学乡土化、时政化。

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的三河之景,清澈的河水,巍巍的群山,也是我们活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的地方或乡土课程资源。在教学“灿烂文化”这一内容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如画的风光、如诗般的乡村家园,然后,以此引出优美环境的作用,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了情境,更主要的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理解了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创造历史实践资源

社会实践是历史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实现“结合知识”转向“引出活动”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知识。

在讲“辛亥革命“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孙中山,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搜集,做问卷调查,使学生加深了对孙中山的了解,就此还开了《走近国父》的主题班会。在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尝试合作学习,提高交往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我们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时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四加快历史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媒体资源成了历史课程的新兴课程资源。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开发媒体这块资源,必能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在“鸦片战争”教学中,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场景,播放影片《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中各种片段,看后谈感受,写观后感。在讲“甲午战争”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甲午风云》等各种歌曲和影片,起到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初中历史“活动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尽管还处在探索和尝试过程中,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丰富而有益的课程资源带给我们的种种美好和乐趣:一方面,它超越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它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它还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