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

/ 2

浅析动宾结构的特点

尹艳普(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本文针对动宾结构的特点作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思考。从动宾结构语义关系、结构强弱以及动宾结构语法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动宾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动宾结构;语义关系;强势结构;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4-01

一、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复杂

对汉语而言,主要通过语序与虚词来实现语法意义,重要的句法位置,常常要有很重的句法负荷,在句子成分中,主宾语是语法化程度最高最普遍的两个主要位置(陆丙甫,1998)。汉语是SVO语序,宾语在句中具有句末焦点、语法化高、动作行为的终结点、新信息载体等特点。并且大量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信息都位于SV之间,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除了话题化外,宾语不能悬空。

不同动词所接宾语类别不同,但对所有VO,它们的形式与意义的结构兼容性都很强,因此有可能语义关系复杂。“动词+名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构成“动作行为+宾语”关系,内部的语义结构的建构,可以通过人们的心理人认知机制和具体语境等进行补充从而使之明确。

孟琮(1986)把语义格分为14类:(1)受事(钓鱼);(2)结果(盖房);(3)对象(教育孩子);(4)工具(抽鞭子);(5)方式(唱高调);(6)处所(回南京);(7)时间(熬夜);(8)目的(逼租);(9)原因(避雨);(10)致使(开门);(11)施事(出去了一个人);(12)同源(唱歌);(13)等同(踢中锋);(14)杂类(闯红灯等)。

由此可以得知,动宾关系不仅类别多样而且语义关系复杂。

二、动宾结构是一种强势结构

近几年来,在现实生活中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媒体中,动宾结构的出现频率增高,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并且有取代其他结构的趋势。如:

a.为后代造福(状中)b.造福于后代(动补)c.造福后代(动宾)

a.到武汉定居(连谓)b.在武汉定居(偏正)c.定居于武汉(动补)d.定居武汉(动宾)

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动宾结构有其自身的优势,简洁、醒目以及认知方便等,这是其受到广泛接受的内在原因;其次,随着对外交流增多、人们思想的开放、创新能力和接受程度的大大提高,汉语同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增多,这为语言的变化提供了外在动力。因此,促使动宾结构成为一种强势结构。

作为强势结构的动宾结构,有人归总最近的变化有以下几种:

1.及物动词所带宾语范围扩大。如:砍树、砍骨头、砍利润、砍价格。“砍”所带宾语由原来的只能带固体物质名词(树、骨头等)扩大到抽象名词(利润、价格等)。

2.不及物动词也可以带宾语。如:a.服务人民;b.运动你的身心。并且不及物动词所带宾语的范围也在扩大。比如:“服务”一词由专一对象“人民”(服务人民)扩大为泛指对象:行业(服务医疗事业)、特殊群体(服务老干部、处所(服务全球)等等。

3.名词发展为动词。如:外来的“秀”(show-表演、演出)从引以外来的名词“脱口秀”发展成为动词,带上对象宾语“秀时装”,还可插入补语再带宾语“秀一把才艺”(杨玉玲,2004)。

4.名词或名词语素后可以再带名词。比如:在法院就职/就职于法院——就职法院(处所)。

这种变化正说明在意义结构相同时多用动宾结构,动宾结构作为一种强势结构正在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三、动宾结构的语法化程度高

(一)动宾结构语法化程度高的体现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当代语言学关注的重要课题。所谓语法化的过程就是,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向虚义的转变,其功能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等方面的演变。

动宾结构是语法化程度很高的结构。比如:在“吃食堂”,“吃父母”,“吃小灶”“吃小李”等动宾结构中,“吃”的动词含义以及和宾语的关系分别发生了变化,“吃”已不是原来的实义动词,宾语已不再是吃的对象,而是分别表示吃的处所“食堂”,生活的依靠“父母”,以及吃饭的标准“小灶”,最后就是请吃的“对象”。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知,“吃”、的语言形式的意义从实义已向虚义转变,其功能也从实词向语法功能词、附着成分、词缀、乃至屈折形式等方面的演变。可知是语法化的表现。

由此也可知道动宾结构的兼容性很强,可以表示多种语义。理解动宾结构要利用认知机制使潜在知识得到补充,进而完整理解动宾结构的含义。

(二)动宾结构语法化的原因

从语用方面来看,在语用选择中站得住脚,才有可能成为强势表述结构。也就是说要具有醒目、简洁、易懂等特点。在新闻标题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东奥冠军韩晓鹏做客搜狐”“颜色医院亮相北京”的说法,动宾结构常见到。这主要是由于作为标题或口号,动宾结构醒目、简洁、有力。有共同的背景信息的存在,有简洁与新颖的要求,又年轻人的口味追求,动宾结构显得更加简洁有力,因此动宾结构就成为强势结构。

从语音方面来看,吴锡根(1999)认为:动宾是动词除了结构简洁、表义丰富之外,还有节奏明快,便于称诵的特点,因为这种结构有相当数量的语音节奏为“2+2”,显得明快匀称。此外这种结构新颖别致,与人们使用语言求新求异心理相吻合,深因此深受关注是很自然的。

以上是动宾结构语法化的内因,有动宾结构的内在特点自身优势所决定。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了动宾结构语法化的发展。当今社会时具进,众多媒体强调创新性、时效性、独家性,在资源共享、事件相似的情况下,只能在语言的新颖别致上下功夫,因此促进了动宾结构的语法化形成。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中,动宾复合词带宾语凸显主要信息,是动作行为的终结点以及新信息载体,又有有强调句末焦点的作用。如比较“长沙出土数万竹简”和“数万竹简在长沙出土”人们会发现其强调句末焦点的作用十分明显。既是“传统所说的不带宾语形式的同义表达式”,且比原式“信息更突出、意义更鲜明、语言更简练”(华玉明,1997)。

社会的发展,媒体的的需要,以及传递信息的要求是动宾结构语法化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外因。

希望在语言研究过程中,我们能够多角度、多层面的挖掘材料,考虑问题,从中总结出更多规律性的东西,更多的理解汉语现状。

参考文献:

[1]罗听如.“动宾式动词+宾语”规律探究[J].语文建设,1998,(5).

[2]陈垂民.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J].暨南学报,1995,(1):36-40.

[3]蒋绍愚.汉语动结式产生的时代[A].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2000.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47.

[5]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3.

[6]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M].商务印书馆,2002.

[7]刘大为.关于动宾带宾现象的一些思考(上)[J].语文建设,1998,(1).

[8]刘大为.关于动宾带宾现象的一些思考(下)[J].语文建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