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的新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设计的新探索

何威

◎何威(防城港市上思县教研室,广西防城港535500)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92-01

摘要: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生成的可能,才能设计出有效物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提高效果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思想,而注重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行为上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才能保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试对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设计进行新探索与研究。

一、强化基础学情分析找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物理和理解物理。”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一般会受到旧知的影响,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重构知识网络。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有效分析,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的分析。因此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物理教学活动。

(二)学生的思维能力。

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学生怎样思维,学生怎样学习。”许多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三)学生的物理素养。

为学生物理素养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基本思路,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起始物理素养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物理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物理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过高,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习物理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批准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处理,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一)处理好三维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物理学的特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体现了物理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深对物理的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但是三维目标只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总体目标,不是每节课设计的具体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分解、细化,生成具有导向性的具体目标。

(二)设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物理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物理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物理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组织好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物理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三、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找准教学设计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逐步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不停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二)自主探究。

探索是物理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场,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情况下,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场。当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不同教学阶段创设不同的探索场,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交流。

当今时代物理学科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团队研究,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物理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物理知识易混淆处,在物理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预留足时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北京:出版社,2003.

【2】郭玉英.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例评析讲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