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林敏邹少娜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神经内科湖南株洲412200

【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10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和VEGF数据对比,差异为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的TNF-α和VEGF水平均有所降低,实验组患者的水平低于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炎症因子的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NIHSS评分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供血突然中断,一般是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栓塞引起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受损的疾病[1]。该病的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并且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临床治疗主要以保护神经、缓解脑部缺血、缺氧、水肿为主要原则[2]。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以及长期饮酒抽烟者是该病的高发人群。本文针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100例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为50-77岁,平均年龄为(62±3.5)岁。梗死部位:额叶18例、小脑9例、脑干18例、基底节区55例。将其均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具体措施为:使用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使用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3]。

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将30mg依达拉奉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使用14日。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TNF-α和VEGF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评分标准包括感觉、语言、运动、意识等;根据NIHSS评分变化,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减少在91%以上为基本治愈、在90%-46%之间为明显进步、在45%-16%之间为进步、低于16%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也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炎症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对比

表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临床研究显示,炎症反应是决定急性脑梗死发病和进展的关键[4]。患者大脑局部骤然缺血后,脑组织周围的白细胞进入到缺血部位,释放出许多活性氧自由基,将炎细胞和免疫系统激活,促使大量的炎症反应因子产生,进而导致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使脑组织缺血损伤变为炎症性损伤,导致神经元细胞的受损加剧[5]。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炎症反应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治疗过程中,需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TNF-α和VEGF是导致神经细胞受损的主要炎症因子。VEGF能诱导内皮细胞增生,同时还能够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帮助新生血管的产生,加重缺血脑部位的水肿;TNF-α能够加重神经细胞的损害,还能抑制神经的生长、重塑作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TNF-α和VEGF水平会增高,临床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抑制TNF-α和VEGF的作用,降低其活动水平,同时还能够阻止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伤害。氧自由基是破坏神经功能的主力,能够加剧患者脑水肿,依达拉奉能够清除自由基,将其排出体外,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在本研究中,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其NIHSS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其降低程度明显低于未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P<0.05。

综上所述,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显著,应当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桂荣,王赵伟,朱仁洋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1):51-54.

[2]黄华栋,施伟红,李冬辉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2):158-159.

[3]郭华,陈炅,索冬卫等.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血管内皮功能、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素原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77-80.

[4]杨屹梅,梁红妃.依达拉奉与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146-147.

[5]程文静,张晓雪,张磊等.葛根素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2):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