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

杨红

杨红(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11-02

【摘要】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存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神经内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住院病人3360例,发生留置针并发症的具体情况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340例,发生导管堵塞159例,液体渗漏89例,静脉炎62例,皮下血肿23例,导管脱出3例,局部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的操作技能及掌握好穿刺后的护理要点,能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具有不易损伤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能减轻病人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病人血管,病人在输液时感觉更加舒适,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便病人用药和利于紧急抢救等诸多的优越性;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常常因操作和维护不当,发生并发症,导致留置失败,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保证留置针的成功留置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4月,神经内科3360例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男1882例,女1478例,年龄40-80岁,其中70岁以上有1456例,50-69岁1120例,49岁以下784例。

1.2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2~24GA;3M透明敷贴;生理盐水稀释后的肝素钠封管液。

1.3方法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前选择适当型号留置针,选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松动外套管用左手绷紧皮肤,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持针翼15°~30°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约10度再进针0.2cm,并将钢针退入导管0.2cm,后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拔出针芯,用无菌透明敷料妥善进行固定,同时固定好延长管,注明留置针留置的具体时间。

2结果

并发症发生340例,发生导管堵塞159例,液体渗漏89例,静脉炎62例,皮下血肿23例,导管脱出3例,局部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导管堵塞通常与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反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导管堵塞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无法冲管,存在阻力,无法抽到回血。因此,每次输液完毕应采用正确的正压脉冲式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多种药物滴注或推注时,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充分进行冲管,注意保护留置针侧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防导管堵塞。

3.2液体渗漏静脉壁薄弱导致液体渗入周围组织,导管脱出静脉,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在选择血管时应做到两个避免,即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和避免在患者不完整的皮肤上进行穿刺,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进针速度,妥善固定导管,留置针侧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约束,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3静脉炎静脉炎按发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细菌性和拔针后静脉炎,常见症状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部位消毒应彻底,消毒范围应大于8×8cm,消毒液待干后再穿刺,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可将滴注速度减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封管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封管方法,使封管液在管道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能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输液部位要有计划地进行更换,从而保护血管,拔针后要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病人穿刺点要防水,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4局部渗血于次日出现穿刺点局部渗血。与使用抗凝药物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局部反复推注药物、穿刺部位过度活动有关。因此,选择好穿刺血管的部位;留置针侧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约束。

3.5皮下血肿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留置针操作技术不熟练、技巧把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窦、弹性好且清晰可见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稳、准、慢。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6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患者、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注重保护血管,穿刺部位的血管要有计划地进行更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久病卧床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当发生导管堵塞时,正确方法是回抽,切忌不能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

3.7穿刺部位感染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引起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地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留置针护理要点进行护理。

3.8导管脱出由于固定不妥、留置针停留在关节附近、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牵拉所致。因此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在更换敷料时应向心揭开敷料。此外,还应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神志不清者,应加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4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加大和注重留置针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与病人共同做好留置针的维护工作,对于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