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小组讨论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刘贻炯

刘贻炯广东省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525300

摘要:对小组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剖析,从强化预习、注重培训、重视过程与方法、优化问题设置、发挥教师的指引点拨和小组的激励评价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究优化小组讨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有效策略

“自苏格拉底以来,教育者们就知道,知识的构建和拓展是通过思想的碰撞实现的。”[1]我国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认为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有效方式。在2017年8月颁布的七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中,课文练习探究中有多处明确标示使用小组合作,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已得到普遍认可。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建立高效小组课堂讨论优化的策略。

一、小组讨论存在问题及原因探究

虽然小组讨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在课堂的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通过笔者在课堂中观察、调研,得出小组课堂讨论中存在问题,并且笔者对此进行原因分析:

综上分析,导致小组课堂讨论效率不高,既有学生知识基础因素、初中生学业负担沉重等客观原因,也存在教师活动设计不合理、指导不到位、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组织不当等主观因素。因此,要建立高效的小组课堂讨论,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和构建一个高效小组课堂讨论的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二、优化小组讨论的有效策略

1、强化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课堂重心在课堂讲授和课后练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相反,重心放在课前预习和课中的讨论交流。如果没有充分深入的预习准备,就无法在课堂建立高效的讨论。预习应成为第一作业。强化预习要做好:①明确任务,养成习惯。预习的内容即可制定导学案统一布置,也可根据课文和授课内容具体布置,让学生在指定的预习本上完成。预习是学生自己对课文的初体验,也是最真实的阅读体验,可采取批注式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标出重点,提出疑问。②转变观念,保证时间。如今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初中有九门中考学科,各科的资料作业让学生深感“压力山大”。如果教师不转变观念,大家只是挤时间,拼练习,那么学生连作业都无法完成,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预习。因此,自修自习早晚读时段一定要保证预习时间,才能让预习有所作为,有所收获。③落实检查,养成习惯。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才能落实。有了学习小组以后,作业和练习的检查变得更易于操作。由小组长或小科代表在课前检查,上课时抽查1-2个小组简单汇报。教师也可抽查学生预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上课点拨便可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和高效了。

2、注重培训,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与沟通技巧

课堂小组讨论,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内容交给了学生,学生有了更多展示学习和能力的机会,但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组织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小组长培训可分学校、年级、班级和个人等多个层次,老师讲授、优秀小组长发言、交流心得、激励表彰等形式皆可。培训其实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课前重点提示,课中的示范指导,课后总结反思。通过培训,一是提高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二是培养小组长和组员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积极倾听是保证良性讨论循环的关键。学生必须能够专注地倾听并理解他人的发言内容,通过点头、微笑、认真做笔记等动作和一些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如“我明白了……”“嗯”“继续……”“你的核心思想是……”等对发言者进行鼓励。当然,如有不同意见或理解也要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有争议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3、重视过程与方法,实现高质量、有深度的交流和碰撞

在一些课堂讨论中,小组讨论往往很肤浅、不深入,只求答案,不重过程与方法,缺乏个性理解,有些甚至只是组长在念答案,其他人仅负责听和做笔记,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做到:一是细化并落实分工。“没有分工,便没有真正的合作。”③小组领到讨论的问题或任务后,就必须迅速组织分工,问题多的可以一至两人回答一个问题,问题少的可以轮流回答,但要保证每个组员至少说一个观点或两三句话。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展示者等角色要明确,且组员的角色可定期更换调整,让各个组员都有机会去尝试和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二是要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体验、感悟的基础上。”【4】因此,既要让学生课前预习要充分,尽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要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优化问题设置,提高小组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的设置又是建立高效小组讨论的又一关键,也是极其考验教师对课本、知识体系甚至考纲准确把握的。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难度适中;二是相对集中;三是展示具有拓展性;四是指向清晰,表述明确。问题的设置难度太低,缺乏讨论的价值;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无言以对。如学习新字词、翻译文言文基本字词等内容学生大多能从注释或工具书查找答案,一般不必讨论。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对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没有较好的把握下,难度就偏大。问题相对集中指一节课讨论的安排不可过多,要合理整合。如蒲松龄《狼》一课,一教师1课时设置了六个讨论问题和活动,如下:

活动一:文言积累。

活动二:整体感知。

活动三:全文表现了狼的哪些特点?

活动四: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是如何刻画屠夫这一形象的?

活动五:找出文章主旨句,并结合课文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活动六:本文中的“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

由于讨论问题过多过泛,讨论浅谈即止,没有进入深层次的交流。小组讨论在不断的开始结束中也浪费了大量的组织时间,既无效率,也无效果。后来对其问题(活动)设置修改如下:

活动一:文言知识积累。

活动二: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活动三:文中刻画了狼和屠夫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

修改后对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整合,设置相对集中,也利于讨论的落实,问题指向也更明确。

5、重视指引和点拨,发挥教师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开展小组讨论课堂,课堂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是否该成为一“闲人”?或教师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其实开展小组讨论对教师要求更高,比如学生小组讨论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这要求教师善于在关键环节给出必要的引导性“提示语”,以增强学生继续讨论的热情和信心。总之如教师能做到以下几点,将使讨论更高效:第一、监督巡视;第二、点拨释难;第三、激励评价。有的学生纪律性较差,讨论时更是开小差,乘机说话捣乱,也有些组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老师此时必须到各组巡视督促,监督各组讨论的纪律,也可对各组的参与度进行观察,以便作出评价。当小组讨论出现疑难困惑无法解决时,老师还是要及时的给予点拨和帮助,让其能顺利开展。

6、注重激励评价和自我总结,激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内生力

凡是评价的都会得到强化。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评价反馈,提高学生讨论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给出反馈。当然,这里的评价反馈绝对不能有“终于被我逮着的想法”,反馈要具有启发性、指引性。通过评价、总结、反思也可激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内生力和源动力,促进小组讨论更高效良性的循环。

小组讨论要高效运作,还应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多方形成合力,产生共振,共同把学习小组建设好,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小组讨论只有在课堂中不断实践、完善、发展、创新,才能真正达到高效和可持续开展。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西山区初中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24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南希·弗雷道格拉斯·费舍桑迪·艾佛劳芙.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2]南希·弗雷道格拉斯·费舍桑迪·艾佛劳芙.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

[3]罗祖兵.小组讨论学生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4):31-33.

[4]罗祖兵.小组讨论学生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