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的失误心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人为的失误心理分析

区存华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81

摘要:所谓人为的失误就是指在预定时间和预定的条件下,人们没有完成应该实现的任务。这当然与其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人为失误的出现还与其他人性格特征如易冲突,有表现欲等有关。在工作实践中,操作者一旦有不规范的行为就会发生人为的失误。导致正常的工作活动中断或发生事故。本文主要就人为的失误心理进行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Abstract:"Humanerror"meansthatpeoplearenotaccomplishingwhattheyaresupposedtodowhentheyarescheduledandscheduled.Thisisofcourserelatedtopsychologicalfactors.Andtheappearanceofhumanerrorisrelatedtoothertraitssuchasconflictandperformance.Inthepracticeofwork,thehumanerroroccurswhentheoperatorhasanundisciplinedbehavior.Causenormalworkactivitytobeinterruptedoraccidentoccurred.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humanerrorpsychology,soastoprovidereference.

关键词:人为失误;心理因素;影响

Keywords:humanerror;Psychologicalfactors;Influence

前言:人容易犯错误,但是,必须设法而且也完全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他。关键在于人们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人为失误的规律,找其成因予以防范,开展有效地心理学研究,进而掌握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控制失误的目的十分重要。

1人为失误的心理因素

人的行动在相当程度上受心理状态所支配、设计、规程、规定、措施的执行情况,取决于是否被有关人员所接受,而是否被有关人员所接受又取决于对其心理的了解和掌握。人为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困难的反映未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未完成必要的功能,实践了不应该去完成的任务,对意外未能做出及时反映,未能意识到危险的征兆。

1.1个性差异

性格与工作质量有显著的联系这是众所周知的,气质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偏胆汁质型的人易冲动,情绪不稳定,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丧失理智而意气用事,导致事故发生,由于反映缓慢迟钝不灵活也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性格则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多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心理研究表明;事故发生者的性格特征与无事故者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有的人反应是灵敏适应强,精力充沛,善于思考,工作细致头脑清楚,行动准确。他们不仅生产任务完成好,且在安全上极少出现问题。而另有其人则胆大有余,求成心切、工作草率,更有甚者,反应迟钝、动作呆板、头脑简单、判断力差、作事马虎、不求甚解,这部分人事故率较高,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人的行为常常受动机所主导,不良的动机,对安全生产是极为不利的。

1.2动机不良

有的操作者没有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操作的设备而是一边操作一边与他人闲聊或被周围其他事物所吸引。由于对正常操作程序或设备的状态没有一个清晰而又鲜明的印象,导致事故的发生,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对象,还应进行注意力的有效分配即人在进行任何活动时,要同时把握几个客体,也就是将注意力分配到同时进行的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即通常人们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的行为常常受动机所主导,不良的动机,对人为活动是极为不利的。

1.3情绪异常

人的行为受情绪支配,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的有:

1.3.1情绪急躁

情绪急躁不仅会压抑创造性思维,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判断,求成心切但欠慎重,工作起来不仔细,有章不循,心不在焉,使工作造成失误。情绪烦躁。表现沉闷,不愉快,精神不集中,严重时近于痴呆,自身器官不能协调,不能自控,对外界情况不能应付,极易发生事故。

1.3.2情绪应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当前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人产生的各种心理过程又必然带有个人的特点。从对典型事故及其发生者的调查分析发现事故的发生主要与操作者的注意力,情绪,个性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等原因有关。悲伤,忧愁,失望等情绪则会使人感到痛苦,这种情绪对操作者的行为有抑制作用,无精打采,懒于动脑思索和观察,并且行动也迟缓,反应也迟钝,很多事故就是由于这种不良情绪造成的。

人的情绪状态除了上述的一般情绪即心境,有些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处于激情状态如刚与他人争吵之后怒气未消失又把握不住自己的行为而盲目行事造成的。应激是在出乎人们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有不少事故就是因为当事者面临紧急关头,极度精神紧张而又措手不及,没能做出恰当的应急措施而发生的。

1.4态度不正

人的态度就是一种以已知的方式对事物反映的倾向性,不难理解对待事物的态度正确与否,与安全与生产有密切的关系。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侥幸心理,片面追求效率,盲目自信和虚荣心强。

调查资料表明,在人为失误中多达75%是由于操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因此强化操作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减少失误的发生已是各级管理者务必注意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加强学习,注意自身修养,这些对人的动机、情绪,态度和个性差异,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使人们实现自主保安,这也是安全和生产的基础。

2心理思想方面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工作,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要由人直接或间接地去完成。这里所讲的人包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策划设计者、操作者、服务者、监督者,其成为人的系列,工作完成的好坏、快慢与人的人生观、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能力有紧密关系。在这个系统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通过对人的教育、管理措施,才能达到安全而有效地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这些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按客观办事,不尊重科学技术,不执行政策,不按规程措施兑现,不注意安全。

2.1无所谓的心理

视安全制度、规定、措施为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对安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他们心里只有工作结果,没有安全。

2.2侥幸心理

明知有危险怕麻烦,明知违章却要冒险蛮干,总认为采取安全行为付出的代价高,而采取不安全行为也不一定每次都出事故,根源是“后果平衡”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作崇。

3.1功能培养

在实际操作中,视觉信息是主要的,因此可主要考核操作者的视觉注意广度。具体测定可用速示器进行,此外,由于注意力的广度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应使操作者熟悉自己的周围环境,经常练习观察工作环境中的事物变化,从而提高注意广度。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以集中的注意去观察或思考他,使其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其余动作都因该到到相应的“轻车熟路”的成度,因此,在素日应训练掌握自己的工作方法,使其达到“轻车熟路”的自如成度。

3.2个性的选择与培养

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和性格之中,管理者应重视并了解操作者的气质特点以便做到合理用人,如有些工作要求人应该做出迅速而又灵活的反映,这种工作已选择多血质,胆汁质的人,而有些工作要求持久,细致一般应选择粘液质,抑郁症的人容易适应,同时还应帮助操作者克服消极不良的气质方面,如对胆汁质型的人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在指出他们的缺点时要注意婉转,且有说服力,使对方容易接受,对多血质型的人要帮助他们培养踏实,专一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粘液质的人要有耐心多培养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对抑郁质型的人更要加倍关怀,热情体贴。研究表明,凡是具有情绪稳定,冷静沉着,热情开朗以及受人信赖的性格特点的人不容易出事故,而抑郁缺乏自行的人容易出事故,因此,管理者要了解并熟知操作者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提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环境来树立良好的风上。

3.3情绪的调控

不良情绪状态极易导致失误发生,影响人的情绪的因素有以下三类,即环境,人际关系和个人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一旦人际关系上收到挫折,极易诱发情绪不佳,这里既有家庭,社会的人际矛盾,还有工作单位中同事之间,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或冲突,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做到善解人意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人的境遇并主动耐心的听取他人意见,在实践中不轻易伤害他人的情感或有损他人的情感或有损他人体面,这样就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环境对人的情绪是有一定影响的,如高温天气会使人感到无端的烦躁,工作环境幽雅寂静会使操作者感到舒适而又轻快,这对提高功效极为有利。个性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强度,稳定性,自觉主动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克服或遏制不良情绪的发生。实际操作中,由于应急措施不利于而发生的失误并不少见,因此提高应变能力这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通过模拟训练来实现,可参照汽车驾驶员的考核办法进行。

3.4强化操作者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操作者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目前主要的措施有两点,一是安全教育二是经济处罚,这些措施对操作者的安全意识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有个别人受处罚,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接受教训,反而产生逆反情绪一致有出言不逊的现象,因此应从根本上去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建议从以下入手:

3.4.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

人的道德信念,文化修养对意识具有极大影响的,并通过意识的主导功能反应在行动之中,因此人的素质高低,精神状态的优劣必然会影响到对制度法规的认识,理解和执行,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出事的人,往往是政治文化素质较差。所以为了提高人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必须对操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其在主观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心安理得地自觉执行安全法规。

3.4.2充分发挥班组这一基层组织安全意识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在群体活动中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被他人评价的意识感到有压力。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压力来增强操作者的安全意识,即在班组中树立以遵守规章制度,杜绝不安全行为为荣的良好风气,从而使少数安全意识淡薄的人会由于来自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组我约束,久而久之渐渐消除不安全行为,逐步提高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3.4.3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所谓无意识是指在人们清醒意识下,还会有一种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种潜在的心理活动虽未被人们意识到,但它却能起着影响外部行为的作用,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潜移默化”。为了用这种无意识来唤起人们的安全意识可以在工作现场或周围张贴宣传画或以漫画形式来表现各种不安的行为,由于漫画有很大的粉刺性和夸张性以其浓厚的趣味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识的记忆便会深化于嬉笑之中。同样还可以吧一些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不安全因素或粗心来表现以小故事或广播形式加以宣传,采取这种以“看,听”相结合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渐渐地被潜移默化,从而逐步提高安全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为失误主要是对困难的反映未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未完成必要的功能,实践了不应该去完成的任务,对意外未能做出及时反映,未能意识到危险的征兆。因此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调整好心理状态,加强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尽量避免人为失误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谦.飞行中人为失误的不良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1998(9):22-23.

[2]夏黎明,姜全兵.人为失误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全,2001,22(5):36-38.

[3]栗继祖.人为失误的身心因素与预防[J].现代职业安全,2013(1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