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 2

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张立元樊星崔立敏(通讯作者)

1吉林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研究生133000;2吉林延边大学附属医院133000

1.核心能力的概念

目前,各国有关能力的定义仍缺乏一致性。英国助产护士协会[1](NMC)将其定义在无人监管情况下,为确保操作安全性及有效性而采取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整合。澳大利亚[2]国家注册护士能力标准中强调:护士核心能力指专业领域中,使个体的技能、知识、态度、价值观及能力的集合。在加拿大[3],护士核心能力被认为是注册护士将知识、技能、判断决策及在特定的角色和环境下,为保证操作安全及遵循道德伦理所需的个人特质整合并应用的能力。

2.护士核心能力的标准

2.1国外护士核心能力标准的研究进展

早在1998年,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ACN)就确立了“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标准”并且于2008年将四项核心能力更新为八项[4]。主要有:坚实的基础教育;质量控制和病人安全的领导能力;循证实践能力;信息管理和医疗技术的应用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能力;专业性和职业价值观,以及对医疗政策、财政和监管环境的理解能力。1999年,Lenburg,Calzone等人开发了核心能力结果性能的评估模型和肿瘤科高级执业护士开发的评估核心能力基本框架。这些研究结果都为核心能力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了方向。

2003年,国际护士会(ICN)提出了通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框架[5],并将其分为专业、伦理和法律;护理服务和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3个版块及责任感、伦理、法律、基本护理原则、领导与管理、专业发展、质量改进和继续教育8个要素。但由于各国间护士的角色和地位、工作条件、教育程度及法律地位等都存在差异,ICN建立的通科护士核心能力框架难以满足各国国情的需要。2006年,澳大利亚护理联合会(ANF)发表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标准[2]。其中包括:专业实践;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提供护理服务和合作;合作性和治疗性实践。这些标准对早年发表的核心能力进行了修改和更新从而展示了护理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动态发展性。

2012年,由英国皇家护理学院(RCN)设计的护理职业和核心能力框架就包括了六个核心竞争力,旨在于帮助护士在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实践操作[1]。这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以身作则,互相尊重,关注病人和医疗参与者,齐心协力,热爱工作和能欣然接受并顺应变化。护理助产学委员会(NMC)也设定了四个专业标准作为护士和助产士的行为准则,其中包括要关注患者,视每个患者为独立的个体并尊重他们的尊严;与他人合作,保护并促进患者、家属以及相关护理人员的健康和福祉;始终为患者提供高水准的护理保健工作;开放、诚实、正直并始终坚持职业道德。

2.2我国核心能力标准的研究进展

台湾学者Tzeng[6]专家为注册护士开发了核心能力架构,同时将21条核心能力要素概括为3个版块,其中包括病人的基础护理;病人的中级护理和基本管理;病人的高级护理和监管。2005年香港护士管理局制定的注册护士(普通科)的核心能力才能的范围包括专业、合法及合乎道德的护理工作,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管理及领导能力,研究能力,个人效益及专业发展,从而规范了香港护士才能的范畴。

2006年,刘明[7]等学者以ICN护士能力架构为模板,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和描述了构成中国注册护士能力的架构,认为“护士能力“概念的基本内涵是知识、技能和态度这3个属性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3.核心能力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为确保评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自2001年以来,已经开发许多测量工具并且以严格的统计方法在较大的样本量中得到测试。Meretoja[8]等人通过对15篇有关研究工具发展的文献的回顾并对他们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后发现,许多工具需要进一步测试其有效性和可靠性,特别是稳定性、等价性、一致性和聚合度。Meretoja也认为6-D表格是经过严格测试的可广泛应用的测量工具。内容包括领导力,评判性思维,教学/合作,计划/评估,人际关系/沟通和职业发展这六个维度[8]。

2008年,刘明[9]编制了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通过验证具有较好的测量学特征,可以应用于对中国大陆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护士核心能力的测量。主要由批判性思维、专业发展、法律伦理实践、教育/咨询、领导、护理照护、人际关系和科研能力等8个维度构成。

近来年,国际间共同合作开发和测试核心能力测评工具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都柏林和爱尔兰的三所大学之间合作的目的就是应用和测量新编制的核心能力评估工具的可用性和适当性。他还强调地区间的合作对评估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显著地益处,并指出,在护理领域的未来发展中这将会是一种良好的模式。

4.小结与展望

2003年,中国教育部、卫生部等6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规定了护理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核心课程与实践项目,为我国通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对于专科护士的培养,我国起步较晚。2007年5月,卫生部办公厅为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研究制定了包括ICU、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和肿瘤在内的5个专科领域的《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工作。

2011年12月中国卫生部颁布了“十二五期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确定临床专科护理岗位,争取到2015年在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

由此可见,中国护理领域中护士专业化发展的动态已大势所趋,专科护士对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愈加显著,中国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标准的确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NursingandMidwiferyCouncil(NMC),2010.StandardsforPre-registrationNursingEducation.NursingandMidwiferyCouncil,London.

[2].AustralianNursingandMidwiferyCouncil(ANMC),2005.NationalCompetencyStandardsfortheRegisteredNurse.

[3].Black,J.,Allen,D.,Redfern,L.,2008.Competenciesinthecontextofentry-levelregisterednursepractice:acollaborativeprojectinCanada.InternationalNursingReview55,171–178.

[4].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2008.Theessentialsofbaccalaureateeducationforprofessionalnursingpractice.Retrivedfrom: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baccessentials08.pdf

[5].Alexander,M.F.,Runciman,P.J.,2003.ICNFrameworkofCompetenciesfortheGeneralistNurse:ReportoftheDevelopmentProcessandConsultation.Jean-Marteau,Geneva,Switzerland.

[6]Tzeng,H.,2004.Nurses'self-assessmentoftheirnursingcompetencies,jobdemandsandjobperformanceintheTaiwanhospitalsystem.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41(5),487–496.

[7].刘明,WipadaKunaiktikul,WilawanSenaratena,OuypornTonmukayakkul.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的质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91-694.

[8].Meretoja,R.,Leino-Kilpi,H.,2001.Instrumentsforevaluatingnursecompetence.JournalofNursingAdministration31(7/8),346–352.

[9]刘明,殷磊,马敏燕,罗少霞.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