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 2

浅析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任宏斌高中数学

陕西省周至县第二中学任宏斌高中数学邮编710406

【摘要】: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本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每个人学习知识都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习的条件的,尤其是外部条件。教学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困难的是哪些情境是学生们熟悉的、容易接受的,大部分教师已经把数学变成了纯而又纯的“数学”,要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景,就要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注意从身边的现象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报刊和其它媒体中获取生产生活的信息来提炼出数学问题、从其它学科中寻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这样的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展示与合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

首先,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同时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关注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数学。这就是以往所说的“上课昏沉沉,回答问题慢吞吞,考试得几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个人的差异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人都学到自已想学的知识。

五、体现数学的文化性,加强数学史的教学。

新课程的文化目的:传递人类文化的主要因素。数学这一门学科,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依赖于数学体系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深思和回味,给人启迪和教诲。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完全忽略了数学被发现、被创造的过程,只是一些结论和事实的堆砌,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永远是那么完美、精确的、静止的数学,而把数学当中历史的、人文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省略了。这更让数学披上了一层冷泠的外衣,学生们对它的敬而远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把数学知识建立过程中的有趣的史实、故事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六、教师“无为”学生“有为”的教学方式。

教师“无为”学生“有为”的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完成三个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变系统的接受知识为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广泛索求相关知识,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只能是一个宏观上的引路者、旁观者、指导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教师“无为”学生“有为”呢?

1.知识的系统性淡化,让学生有更宽广的时空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需要的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2.灵活的利用教材,依据学生实际,给过于臃肿的数学基础知识减肥,避免老师因为赶进度而又恢复“教师主体、学生仆从”的传统教学模式。

3.“活化”教学目标,使教学贴近生活,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视学生的学习状况动态地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4.教师要具备宽容的风度,不简单的否定学生主动探索的结果,经常地积极地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比如,对学生探索的结果应及时表扬、鼓励。对做得好的表扬:“你真行”“你真棒”;对做得不好的或错的也要鼓励“你还需努力”,千万不要说“你真笨”之类的打击学生的话,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