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

谢超

谢超(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002)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375-02

【摘要】医疗设备的应用直接或间接地为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而服务。假如设备的性能不稳定,将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如误诊、延误治疗时间等,甚至会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人身伤害,更甚者会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医疗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做好各项管理、维修工作。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保修

医疗行业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服务行业,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其不可逆的因素很大,因此说,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对于医疗设备,应根据其特点,做好各项管理、维修工作。对于不同的医疗设备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对于各类医疗设备的管理首先要根据有关规定、章程,选择符合医院实际状况,性价比高,且实用的合格设备,并严把验收关。在设备配置中,应根据设备的标准化、规范化、配套性、协调性、实用性、互补性等特点合理配置,并根据设备的要求和特性,选择适合的工作场地。保持设备相对应的工作温度、湿度等。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大型特种设备,如CT、磁共振、高压氧等,还应做好隔离防护等保护措施,以免损害患者以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使用频率高,应用面广的设备,如监护仪、注射泵,全院各科室均应配备,并要做到平衡互补,同时方便培训、管理、操作、维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于应用面虽广,但使用率低的设备,如电除颤、便携式血氧仪等,则应专管专用,资源共享,以节约医院运营成本。

在设备配备管理趋于规范化,系统化后,医疗设备的维修就自然而然的被提到工作日程上来了。设备的维修是维修保养、检查和修理的总称,当一台新设备在验收入库投入使用后,它就将伴随着这台新设备由生到死的整个使用过程。因此,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巡检是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平时最易疏漏的工作环节。一项调查显示,由于设备工程师的增加速度远低于医疗设备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90%以上的医院,对医疗设备的巡检工作未做到位。因此,在设备工程师人员不足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够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将是今后各家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考虑的工作重点。

根据我院设备科的实际工作情况,我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经验,供大家参考。

1成立维修中心

根据医院规模,设立医疗设备维修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装备一定数量的测试仪器和备用医疗设备以及必要的修理工具,储备维修配件和维修材料,以满足日常设备维修的需要。设备维修中心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与管理。二是负责设备操作人员、兼职维修人员以及实习人员的技能培训。

2保养分类

2.1日常保养。

2.2一级保养。

2.3二级保养。

3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根据其特点可作以下不同分类:

3.1根据修理量大小分类

(1)小修。(2)中修。(3)大修。

3.2根据故障发生时间分类

(1)预防性维修:指在设备故障发生前,还未对诊疗工作造成影响的时候,对设备的一些异常进行发现和早期检修。从而达到减少维修工作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2)故障性维修:指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的维修,此类维修往往需停机操作,修理费用高且影响正常的诊疗工作,在管理上较为被动。

3.3根据维修人员分类

(1)自修。(2)送修。(3)外修。

4大型设备保修

由于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多功能化、高度集成化加之生产厂家对专利信息的管制,使其具有独立性、唯一性等特点。当一些重要部件出现故障时,维修工程师往往无法备件,更无法自主更换,如CT的X光球管,而且其操作系统往往会由生产厂家设置开机密码,在院设备工程师根本无法进入维修程序更谈不上维修该设备了。而由生产厂家上门维修,则费用又太过昂贵,因此需要医院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给在用的各大型医疗设备,如:CT、DSA、磁共振等购买保修。这样做虽然每年需支付一定的保修费用,但是,其费用要远低于故障后厂方工程师上门维修的费用。而且,由于保修后,维修方会提供备用设备供医院应急使用,不会影响医院正常诊疗工作,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收入,因此还是十分必要的。

5结论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设备工程师巡检不到位和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技能不够熟练造成的,因此,落实医疗设备巡检制度、完善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制度,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加大设备使用过程中规范化操作的奖惩力度,加大设备工程师日常工作的考核力度,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医疗设备管理中,保证医疗设备完好及正常使用的重要方面。把握好以上几点,并将其落到实处,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率,从而达到增收节支,使得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获得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尤伟.预防性维修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127-128.

[2]彭幼林.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障办法探讨[J].医疗装备,2006,19(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