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校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浅论学校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

刘仕武

刘仕武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中心学校445600

摘要: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充满活力,植根于学校,已经成为各校促进教师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成长,实现学校长足发展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学校校本教研机制建立

校本教研——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一种充满活力、植根于学校、及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制度,已经成为各校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最终实现学校长足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校本教研机制就成为学校课程改革道路中的重要一环。

一、建立与完善制度——校本教研机制建立的关键

规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能够使整个校本教研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使校本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促使学校校本管理体系高效运转。校本教研制度要从三个层面来建立。

1.管理层面。从分析管理者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督导、参与这两个角度进行制定。可组建校本教研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成员可由部门主任、各级骨干教师代表、教研组代表组成。所有成员必须明确权责,各司其职。除此以外,还需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明确规定校本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等;建立《行政班子人员听课调研制度》,规定班子成员每周下课堂调研的次数及相关的责任;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定期交流制度》,规定交流内容、形式及时间、任务。

2.教研组层面。重点从分析教研组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参与方式来具体制定。可建立《课改教研活动制度》,明确规定教研组长职责、组员职责,教研活动的主要程序步骤,研究的主要形式及一些具体活动细则。如规定每个学期做针对本学科、本年段的问题诊断研究3次;每个学科教研组至少上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专题研究课4节;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一篇等。

3.教师个体层面。从分析教师个体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参与方式来制定。可制定《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明确规定出各个骨干教师在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责任、义务。

二、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机制建立的重点

对于教师而言,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认识与实践都必须通过校本培训来实现。在严格执行《校本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学校还必须注意让校本培训“日常化”、“系统化”和“多样化”。

1.“日常化”。教师思想的转变绝对不是几次讲座、几节研究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过程。学校必须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

2.“系统化”。校本培训的面很广,除了针对全体教师的基本培训,课程过关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方法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学习还应该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梳理出一个具有学科特点的由浅入深、由主体到分支的全面、丰富、翔实的培训体系。如语文学科就包括语文教育展望、语文教学理论选讲、语文教育科研、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特级教师教学思想、语文案例研究与写作等专题,力求教师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3.“多样化”。校本培训应该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培训形式。

三、落点行动研究—校本教研机制建立的核心

教育研究的所有问题都是出于动态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最为主要的方法,其具体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校本教研机制的建立。

1.“案例导航”。“案例导航”实际上采用的是现今在教育、商业领域广泛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它主要的优点是使教师置身于复杂的现实教学环境,通过已发生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典型教育教学事例,帮助教师更为有效地分析传统教学、学习方式的弊端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掌握进行教学分析、评述的基本方法等。案例的选择最好来源于本校教师的课堂,通过课堂实录(文字或录像)的方式呈现,主持者以案例中的最为凸显的一个主题,如课堂评价、教师预设等,引导大家联系自我认识及实践感受交流讨论,并马上归纳出就这个主题所研讨出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方法,以指导在座教师今后的教学实践。

2.主题式反思。校本教研强调实践反思。学校也规定教师要每课或一周写反思。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向,教师反思从授课过程的各个角度切入,显得零乱而不易形成体系,结果造成反思成册。但大多数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没有很好地起到反思所必须体现的总结、归纳、再次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在要求教师写反思时,可以指导教师将反思与自己近期的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起来,使其成为记载教师自我研究历程的真实日记,既为研究提供了佐证,又为今后的经验提炼提供了素材与依据,加强了反思的实效性。

3.教研科研一体化。教研科研不分家,才能使学校的科研深植于肥沃的土壤。特别是一些学校的重大课程,就更要与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如我镇中心小学开展的《小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就从“学科中心组”研究和各年段教研组的研究两条线路同时进行,在各年段的教研中,学科中心组成为骨干。研究依托“三课”(说课、上课、评课)来进行,在教研中,又穿插课程专家的具体指导。这样,就有机地将教研与科研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