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 2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刘祥见

刘祥见(山东蒙阴县中医医院麻醉科276200)

【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015-03

麻醉前注射抗胆碱药,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抑制唾液腺和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以利于麻醉中呼吸道通畅和减少术中返流、误吸的机会,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药为阿托品和东莨菪碱,但容易出现躁动、心率增加、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与传统药物阿托品相比,长托宁是一种新型的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阻断M1,M3受体,对M2受体作用不明显,故对心率影响较小[2]。本文旨在讨论长托宁作为麻醉前用药,在小儿氯胺酮麻醉中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并于阿托品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外科择期手术患儿40例,ASAⅠ~Ⅱ级,年龄3~6岁,体重12~24kg,其中患儿均是斜疝患者,且手术由同一名外科主任主刀。根据患者来诊顺序分为长托宁组(观察组)和阿托品组(对照组),每组20例,均于术前8h禁食,4h禁饮。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具有均衡性。术前检查所有患儿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心血管、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史。

1.2方法于术前一小时在病房为患儿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留置针),待情绪稳定后接入手术室,静脉注射长托宁0.01mg/kg或阿托品0.01mg/kg,复方冬眠灵作为术前针常规注射。5min后静注氯胺酮2.0mg/kg。麻醉过程中保持患儿自主呼吸,经给氧管持续吸氧,术中若出现体动、呛咳等情况视为麻醉减浅的表现,追加氯胺酮1.0mg/kg(离手术结束还有三分钟之内若出现体动等麻醉转浅表现,则不再追加氯胺酮)。手术结束待患儿苏醒到能睁眼、开口或回答自己姓名时,经观测患儿HR、MAP、SPO2正常后送回病房。

1.3监测指标

1.3.1监测指标及方法采用无创监护仪监测患儿的HR、MAP、SPO2,记录如下各时点的数据:基础值(入室)给药后2min、5min、氯胺酮麻醉后2min、5min、术毕。

1.3.2躁动标准躁动评分[3]0分:安全、合作、不躁动;1分:苏醒时肢体有躁动,用语言安慰可改善;3分:激烈挣扎,需多人按住。根据躁动评分,0分为正常不躁动,1-3分均视为躁动。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儿入室后各监测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后情绪基本稳定,HR、MAP、SPO2的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HR、MAP与基础值比较,阿托品组HR明显增快,MAP升高(P<0.05);长托宁组HR、MAP基本不变。氯胺酮麻醉后,阿托品组HR显著增快,MAP显著升高(P<0.01);长托宁组HR、MAP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HR未超过基础值。两组SPO2各时点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各时点的HR、MAP、SPO2(x±s,n=20)

2.3两组躁动情况的比较术后苏醒期观察组1(5%)例发生躁动,对照组4(20%)例发生躁动,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氯胺酮具有镇静、镇痛和遗忘作用,在临床剂量,只要静注速度适当,有对呼吸影响较小的特点。但氯胺酮通过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呈现出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作用,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此外氯胺酮可引起涎腺及气管内腺体分泌物增加,使气道阻塞的危险性增加,而且在苏醒过程中,常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表现为噩梦、幻觉、谵妄、恐惧感等[4]。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可预防术中自主神经系统不良反射的发生;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5]。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药阿托品,对毒蕈碱(M)受体的三个亚型(M1.M2.M3)无明显的选择性。人体内的M1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M2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和神经突触前膜,M3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和腺体,阿托品作用于M1,M3受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和腺体分泌抑制的同时,也作用于M2受体,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该副作用与氯胺酮的心血管兴奋作用发生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快心率和升高血压,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在本次观察中阿托品组患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的事实充分证明这一点,个别患儿心率由90次/min升高至160次/min,这是非常危险的状态。

3.2近年来有国外资料显示,在全麻后患者躁动的发生率约为5%,其中小儿为12%-13%[4],小儿全麻躁动是小儿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对小儿的生理功能及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但其发病因素复杂,机制亦尚不清楚。抗胆碱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呈正相关,麻醉前应用阿托品可致术后谵妄,这说明术前抗胆碱药物的应用也是造成患者术后躁动的一个影响因素[6]。

3.3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中枢和外周毒蕈碱(M)受体的激动作用。对M受体亚型具有选择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M1和M3受体,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7]。与传统的抗胆碱药相比,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轻微,同时通过中枢反馈而使心率双向调节在安全范围内[8]。因此,长托宁在有效地保持呼吸道干燥,防止喉支气管痉挛的同时,避免了协同强化氯胺酮所致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副作用。另外,由于脑内突出后膜主要是M1受体,且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纹状体和脑干上行激动系统,长托宁较强的中枢M1受体作用能够抑制觉醒,使其具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9]。

本文的观测结果显示:①长托宁组应用氯胺酮后,血压、心率略有升高,但心率并未超过其基础值,与上述理论观点相符合。也有学者认为,长托宁对抗氯胺酮所致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机制在于抑制大脑皮层,减轻对大脑刺激的反应;强调自主神经使交感神经恢复常态,减少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10]。②阿托品组小儿苏醒期躁动率为5%。长托宁组为20%,二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能够减少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这可能与长托宁的中枢镇静作用有关。

4结论

4.1长托宁或阿托品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可减少唾液及呼吸道腺体的分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精神反应。由于长托宁对心脏的M2受体作用不明显及心率的双向调节作用,故不增加心率及心肌耗氧,所以长托宁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

4.2长托宁可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敏,李志强,黄刚.麻醉前用长托宁对全麻患者心率、血压及腺体分泌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6):84-85.

[2]李占强,朱丽,黄永军,等.盐酸戊乙奎醚用于临床全麻患者术前给药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杂志,2002.2(12):65-66.

[3]王芝静,常玉林,刘秀兰,等.丁因卡胶浆导尿对降低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57-58.

[4]杭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67-269.

[5]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0-203.

[6]ColeJW,MurrayDJ,McALListerJD,etal.Emergencebehaviourinchildren:definingtheincidence.0f.excitement.and.agitation.following.anaesthesin.[J].Paecdiatr.Anaesth,2002,12(5):442-447.

[7]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2-346

[8]牛文忠,高占国.3-(-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氧基)奎宁环胺及其光学异构体与外周毒蕈碱性受体的结合性.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13(1):5-8.

[9]林大伟,菅向东。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长托宁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1):60-62.

[10]杨国栋.微循环障碍与莨菪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