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郭朝霞

郭朝霞(新安县精神病医院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relatedquestionsinfirstepisodeschizophrenicpatientswithaggressivebehaviorsMethods:193firstepisodeschizophrenicpatientswerepidedintotwogroupsaccordingtowhethertheyhadaggressivebehavior.Thereare76schizophrenicpatientswithaggressivebehavior(controlgroup)and117schizophrenicpatientswithnonaggressivebehavior(controlgroup).Thetwogroupswerecomparablyanalyzedinsex、educationlevel、familyhistory、theageoffallingill、psychiatricsymptoms、diagnosistype、personalitybeforeillnessandEEG(Electroencephalogram).Results: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sex、educationlevel、familyhistory、theageoffallingill、psychiatricsymptoms、diagnosistype、personalitybeforeillnessandEEG.Conclusion:Therearelotsofdifferencesbetweenschizophrenicpatientswithaggressivebehaviorsandpatientswithnonaggressivebehaviors.Moreattentionsshouldbepaidto.

【Keywords】aggressivebehavior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3.96,P<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0.05,无差异。

2.4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讨论

3.1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攻击行为[4]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3.4遗传和病前性格方面国内外有关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曾有遗传与攻击行为方面的研究[5]。本调查显示攻击行为与家族史无关,与既往报导[6]不符,曾有报导认为精神分裂症有特殊的孤僻、少语、怕羞、敏感、沉溺于幻想等内向性格[7],曾有报导认为病前性格在精神分裂症中起一定作用[8]。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明显少,这说明攻击行为与教养有关,社会因素有攻击行为的发生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3.5脑电图本资料显示有攻击行为者精神分裂症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这与有关的报导相符[2],脑电图活动类型以慢波为主,说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可能有一定的器质性基础。

3.6总之,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发生率高,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病前性格、文化程度、诊断分型和脑电图异常有关,说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的发生与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均有关,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艳,张海丽,谢虹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25-426.

[2]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262-264.

[3]王丽娟,蔡成华,高素文.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804-806.

[4]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0-191.

[5]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22-424.

[6]卞茜.暴力攻击行为的生化与遗传相关因素.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2004,31(1):54-57.

[7]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3-416.

[8]王惠丽.精神分裂症子女个性行为的对照研究.健康心理杂志,200311(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