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3

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锐朱尤庆

陈锐朱尤庆

(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布洛芬栓对发热患儿的解热效果,比较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与安乃近滴鼻法对高热患儿的退热疗效。方法:对118例体温>38.5℃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治疗组和安乃近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小儿布洛芬栓进行退热。对照组58例,应用安乃近滴鼻进行退热。结果:治疗组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洛芬栓塞肛降温退热疗效好,退热作用持续时间长,布洛芬栓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满意。

【关键词】布洛芬栓;安乃近;发热;儿童

IbuprofenEmbolizationAnusCooling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Observation

ChenRuiZhuYouqing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pediatricibuprofenbolttofeverofchildren'santipyreticeffect,comparativeibuprofenembolizationanuscoolingandAnNaiJinnosedropstohighfeverofchildren'santifebrilecurativeeffect.Methods:118casesoftemperature>augusts℃acute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ibuprofen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AnNaiJincomparativeanalyses.Thetreatmentgroupof60casesbasedonroutinetreatmentwithinfantileibuprofenboltantifebrile.Thecontrolgroup58cases,applicationAnNaiJinintranasalantifebrilemethod.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intreatmentgrouppowerfully,werehigherthan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ibuprofenembolizationanuscoolingantifebrilegoodcurativeeffect,antifebrileactionlastedforalongtime,ibuprofenboltintreatingpediatricfeverresultsweresatisfactory.

【Keywords】Ibuprofenbolt;AnNaiJin,Fever;Children

【中图分类号】R9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05-03

发热在儿科临床中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它经常出现于各种儿童疾病中。此类患儿一旦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就会出现高热、惊厥等现象并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儿童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一症状提出建议:当儿童的肛温在38.5℃以上时,口服解热药是最安全的治疗方式,除对发热儿童进行病因分析处理外,也应使用安全的、有效的解热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这一建议,在2010年1月一12月期间,我们针对安乃近滴鼻和布洛芬栓塞肛降温两种退热方法的临床实践及其疗效上进行观察,现根据我们的观察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本组临床病例中的诊断均符合标准5,实用儿科学第6版中对感冒、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等一系列诊断均符合标准。

1.2病例选择在我院门诊中,体温达到38.5℃以上感染急性呼吸道患儿有118例留院治疗观察,他们的年龄范围在5个月~12岁之间。当他们体温均在38℃以上,有2小时至1星期的发热期。其中有34例出现感冒的症状、27例出现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20例出现急性咽炎症状、16例出现支气管炎、21例出现支气管肺炎症状。出现结核、疑败血症、风湿热、伤寒、局部化脓性病灶等症状的且长时间发热的患儿不列入到此调查研究中。随后进行随机性分组,分为60例治疗组与58例对照组;此次两组把性别、年龄、病种及热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都使用常规性的适当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组中降温采用布洛芬栓塞肛,在使用药栓的过程中,先使用助推器把药栓向肛门内推进。其中3周岁以内的患儿用量为50mg(1粒)/次,3周岁以上的患儿用量为100mg/次;在对照组中降温采用安乃近滴鼻法,用量为每次滴2一4滴/次,2次/d。250mg/ml。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在24小时之内,体温趋于正常且没有再升高的患儿,都属于恢复正常具有疗效。当在24~72小时之内,体温趋于正常且没有再升高者为具有疗效;当在72小时以上,还再继续发热的患儿为无效。

2.2治疗结果在治疗组中,有大多数的患儿在用药20~30min后即出现疗效,表1是在两组治疗中解热效果的比较。

表1中两组中总有效和无效例的数进行比对,用统计学进行处理(P<0.05),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退热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组退热效果趋于平稳。

3讨论

3.1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理作用布洛芬是儿科临床唯一推荐用的非甾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的主要作用在于:抗炎、镇痛解热、降温,其具体表现是:

(1)抗炎。对由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有着缓解功能,并且对肌肉骨骼关节也有改善的功能。此外,这类药物发挥药效的速度较快,对于退热的作用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2)镇痛解热。非甾体抗炎药得镇痛解热作用不同于麻醉性镇痛解热,其只适应于,像:头疼,牙疼,关节疼、产后痛、经期痛等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对人体的其他感觉如:睡眠、大脑的觉醒机制等不存在影响现象,没有麻醉效应,对于长期服用的也没有耐受性和依赖性。

(3)退热。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帮助过高的体温得以缓解,有效的降温。对正常体温影响很小。它是中枢性的解热,主要通过出汗降温,但解热作用不完全通过汗液挥发。

(4)抑制血小板凝集。如:抗血栓药物中的阿司匹林,能降低心肌梗塞患者的总死亡率,并且它的抗凝血疗效对一般的风湿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原因在于:风湿病呈现出血液高度凝结的状态,而抗凝药物对于改善此类症状有一定的疗效。除了阿司匹林,非甾体抗药物大都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非甾体抗药物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起到镇痛解热作用的。对轻手术创伤的减轻其炎症反应,进而可对局部伤害性的感受和直觉减少疼痛。当然,前列腺素对参与脊髓疼痛传导的P物质和谷氨酸途径(glutamatepathways)有重要的强化作用,而伤害感受器对传入神经C纤维的不断刺激,对前列腺素水平有提高的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对于这种反应能够做到有效的抑制。前列腺素对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还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也正是因为此,非甾体抗炎抑制了疼痛兴奋性的扩大,有以下依据:①抑制丘脑对末梢感受器伤害的传入反应;②NMDA受体被激活后的脑脊液中,能抑制前列腺素的成分增加。Malmberg等对鼠的鞘内进行注射酮咯酸可以对福尔马林实验产生的即刻疼痛以及之后的迟发型痛觉敏感进行抑制,并且与其剂量有关系。这些发现都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脊髓以及中枢机理来减轻急性或者持续性的疼痛。此外,此类药物还针对多种和前列腺素不相关的机制,如:脑细胞的稳定,调节部分和脊髓细胞内的信号系统,抑制局部炎症介质等等作用,还可以刺激对能激活疼痛调节途径的神经活性物质和能减轻上行性疼痛兴奋性传到的神经活性物质。

3.2非甾体抗炎药的儿童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现已广泛用于儿童各种手术的术后镇痛解热。NSAIDs用于小儿时,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少见,且安全剂量范围大,故在儿童镇痛解热时应首先考虑。目前常用对乙酞氨基酚、酮洛酸,罗非昔布。有些麻醉医生建议术前通过直肠给予对乙酞氨基酚栓剂40mg/kg,可以减少术后疼痛,血浆药浓度并可每6小时加用20mg/kg直肠肛栓。对乙酞氨基酚每天总量并可连续使用72小时。目前己有静脉使用的对乙酞氨基酚,并己在欧洲的一些医疗中心对儿童使用。酮洛酸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解热药,其镇痛解热作用相当于中等剂量的阿片类药物的作用,但是用于腹部大手术时仍然需要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因此并不能完全取代阿片类药物。有研究表明腹部手术使用酮洛酸行术后镇痛解热的病人较使用芬太尼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得快。NSAIDs之所以能成为术后镇痛解热重要的辅助用药,成为平衡镇痛解热中最常用的药物,主要在于它与阿片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合用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加快其撒药过程,从而降低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痉痒及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3.3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的临床分析目前,对于发热机理,多数观点认为是由感染导致: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者它的毒素作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系统经过感染后,一种内源性致热原能被释放了出来,随之侵入患儿的血液中,并作用于下视丘前部,同时促使前列腺素E(PGE)合成或释放增多,从而引起患儿的机体组织出现发热现象。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治疗儿科临床的病症中推荐的唯一的非街体的抗炎药就是布洛芬。布洛芬是以在解热与镇痛方面为主要功能.还具有优于阿斯匹林或扑热息痛等药物作用更强、更安全的功能。抗风湿解热镇痛药在目前世界上的销售量最大。布洛芬是环氧化酶的抑制剂,在控制前列腺素凡的合成上,能致使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等释放出细胞因子,从而使患儿的体温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调控点趋于下移,达到降低患儿体温的目地,即安全地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与布洛芬的机理相似的还有安乃近,它也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患者在采用安乃近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出汗现象,如果患儿长期使用此药,易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小儿暴发性紫瘫等病症,因此要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前,布洛芬存在小儿布洛芬栓中是非类固醇类的抗炎性介质的药物,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前列腺素进行合成酶的作用,促使PGE的合成减小,在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中细胞因子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在患儿的体温的调节使调定点向下时产生退热的作用。在进行动物实验中证实,布洛芬的镇痛、解热、消炎等作用比阿斯匹林强。它具有被直肠黏膜吸收的作用,对药物吸收大部分不经过肝脏就直接随着大循环运转起到功效,即避免胃肠消化液以及酶类物质对药物进行破坏,又降低药物对肝脏毒性和副作用。

在临床上,患儿病情的变化非常快,如果其持续高热不退,最容易导致与其他的合并症,因此从安全考虑,在治疗组中针对4例高热达到39·5℃以上的患儿,及时采用应有的物理手段降温。在儿科临床中,会经常遇到发热的问题,医生在处理退热时要慎重。而采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对3次/d的患儿的用药,由于口服药物口感不好难以下咽;只能从肌肉及静脉处针剂用药,大部分父母为难难以接受小儿疼痛。在本例中采用的由太原制药厂研制生产小儿布洛芬栓(商品名:福尔栓)是小儿退热新药,近几年才推出的新的消炎、解热、镇痛药。由于药品是采用直肠给药,因此即简便吸收又安全不痛苦,家长患儿都容易接受,此药还有迅速退热的效果且平稳降温,减少在胃肠道的反应,即不对肝脏有损害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得出布洛芬栓塞肛在众多同类药物中是降温、退热具有最显著的疗效,且退热的作用迅速持续的时间长,达到了布洛芬栓治疗患儿退热最满意度,在退热起效时间上,它和安乃近滴鼻无明显的差异,其退热效果优于安乃近滴鼻,且治疗过程中可以达到平稳退热的效果。总结观察的结果进行讨论,布洛芬栓塞肛降温解热效果与安乃近相比,在采用药物治疗后有明显的退热作用,且持续时间更长使用更方便,在临床上应该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冬平,孙国勤,徐恩芳,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19(8)

[2]蓝锦富,我院门诊儿科处方中解热药应用情况分析[J],儿科药学,2000,6(3)

[3]田慧娟,高热病人药物降温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3)

[4]江明性,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