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剖析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

周晓宁

关键词: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低压配电

前言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动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也如预后春笋般涌现。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电气施工质量影响最大,因此其低压配电技术被提上日程,开始被广泛应用与电气施工质量管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使得低压配电技术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其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保证电气施工质量,有效运用低压配电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电气系统稳定运行,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气施工质量的控制与设计

石油化工企业属于高危高、安全性生产企业,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其中尤以火灾最为严重,而雷击则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为此,在电气系统设计时,应当将注意防范火灾,特别注意因雷击产生的高压电流所致的火灾。一般而言,电气系统包括发电、变电、输电等系统,其基本作用是将能源转化为电能,且主线是整个电气系统的核心,对整个电气系统的合理设计与布局,能够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其线路设计策略包含如下两种:

首先,应当预先开展线路布线工作,并对线路的密集性进行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污,会增加线路变形及短路的发生率,严重者可能导致绝缘层剥落,进而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在进行线路铺设时应当进行预先铺设,并设计线路走向,最后再进行具体的布置,降低短路及线路变形的发生率。由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温度较高,线路的过度集中可能造成磁场反应,影响其安全生产,因此应当进行安全布线。

其次,保证足够的防火空间。尽管线路设计具有隐蔽性特点,但线路防火空间并非可以实现任意拓展,其防火空间的设计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防火空间不足,一旦发生火势蔓延,就会波及重大范围,进而影响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因此,在线路设计时,必须保证拥有足够的防火空间。

2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现状

在电气行业,低压配电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开始用于整个电气系统的设计,但个别电气企业仍不重视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造成电气系统的运行故障,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为保证电气系统线路安全,必须做好相应的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管理工作。我国的石油化工企多数都会采用供配电系统,在其正常的应用过程中,供配电系统通过发电动力装置将能源转化为电能,经过变电及输配电装置的处理完成电力的传输。因此在整个电气系统中,发电装置、变电装置及输配电装置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低压配电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电气系统设计的重要技术,为增加电气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及稳定性,低压配电系统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准确定位其接线部位。

尽管低压配电技术具有如此的优势,但我国石油化工企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范围仍存在一定限制,电气系统电动机设备装置在实际应用中仍受到一定的限制。多数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电气系统设计中并未将防雷问题纳入考虑范围,但实际情况则是,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经常遭受雷击侵害,经常造成电气系统运行故障,造成生产停止,经济损失严重。鉴于此,石油化工企业开始采用防雷措施,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流法,即在电气系统电源位置采用浪涌保护器,进而对瞬间产生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限制。但分流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仅对部分系统元件进行保护,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多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及重要部位用分流法实施保护。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分流法仅局限于现场控制室系统、PIC等相关电气系统的保护,并未对低压配电系统进行防雷保护,低压配电系统仍有遭受雷击的可能。因此,在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时,应当合理应用低压配电技术,要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电气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设计施工,针对电气系统的设备、型号、质量要求对电气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低压配电技术

3.1接闪技术

电气系统的在运行过程中,雷击是最常见的危害。为降低雷击对电气系统的影响,将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内,石油化工企业多在建筑物内部安置防雷设施,提高电气系统的雷击防护能力。对于厂区的储油罐及油库,也将其纳入防雷保护范围,要求提升整个厂区的防雷击能力,防止因雷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2均压技术

均压技术主要是释放因雷击瞬间而产生的高压电流,对高压电流进行控制,避免高压电流烧坏电气系统。均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面电气系统保护,如仪表盘、电气设备外壳、电气金属设备的相关挂件等。同时与闭路系统进行连接,并接入室内避雷系统,进而提高整个电气系统的防雷能力。

3.3接地技术

目前,我国电气系统的配套设备较多,电气系统常用的接地技术包含两种,即多点接地技术,浮地接地技术。在多点接地技术应用过程中,若想控制电气系统内部的雷击电流及电压,就必须保证电气系统电子原配件的安全。浮地接地技术由于可以实现电气系统及其电子原配件的外壳接地,如果雷电强度较大,则需将设备线路连接到回路中,以便产生高压电流,并对其进行引流,防止破坏电气设备。接地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的安全,因特别原因造成的相线、设备外壳碰撞等,电气系统会自动经PE线把电流留置大地表面,进而起到保护电气及人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接地技术并不能完全防止雷击,因此需要将接地技术与其他防雷系统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电气系统的防雷能力,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3.4屏蔽技术

石油化工企业广泛采用半导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一旦遭受雷击变会产生电磁脉冲,造成电气系统损害。另外,电气系统电源及信号线路也会受到瞬态过电压的影响,并沿着线路侵袭电气系统的电子元件,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坏或失灵。屏蔽技术的最主要目的便是阻挡或降低电磁脉冲对电气系统的影响,分为三种类型:(1)控制室屏蔽技术:采用无窗封闭结构,对墙内钢筋交接点进行电气焊接,并与金属门相连接,随后将防雷接地系统连接至墙壁,形成防雷电气连接;(2)继电器屏蔽技术:对综合保护设备进行外壳接地处理,电源上安装SPD设备,且与接地系统相互连接;(3)信号线及电源线屏蔽技术:在金属管内使用电缆,或者使用双屏蔽电缆。一般金属管内部采用一端接地,金属管外部则采用多点接地,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防止电气系统受低频干扰。

3.5均压技术

电气系统一旦遭受雷击就会产生瞬态电流,且瞬态电流的经过路径就会出现电位升高现象,并与周边金属产生电位差,导致介质被击穿并放电,最终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同时也可能产生电磁脉冲。为消除瞬态电流与周边金属的电位差,可将所有仪器、设备、组件等相互连接,并与室内防雷系统相连,进而保证等位电差的,消除对电气系统的影响。

4结语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气施工质量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可以保证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在进行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低压配电技术则是最主要的技术。随着低压配电技术的合理应用,电气系统的事故抵御能力及系统的安全性明显提高,保证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发展,保证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汤旭东.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5(21)

[2]滕东奇,王昆,于高雷.低压配电技术在电气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10)

[3]李军.分析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电源技术应用,2013(04)

[4]王玉华.现代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