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口语交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浅议口语交际

杨平

杨平(勉县同沟寺镇官沟小学,陕西汉中724203)

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在特定的环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音手段,面对面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和书面交际一样,它撑起言语交际的半壁江山。口语使用频率高、表意灵活简捷、在生活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所以,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也是中国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同时,《课程标准》对这一能力在各个学段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文学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认识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究、设计,结合相应年级学生的特点,从思想、方法等各个方面入手,做好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使他们想说、敢说、乐说、会说,说好。

一、积极促进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并不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正面的“沉默是金”和反面的“祸从口出”,反映出传统观念对人们言语表达的压抑。中国的家庭,尤其在农村地区,缺乏科学、正确教育观念、方法的家长很少会刻意去教育孩子要多说话。在此影响之下,孩子们也会认为说话多了是调皮,会惹人讨厌,于是慢慢地越来越沉默,失去了作为孩子的天真与快乐,最终影响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因此,首先就要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必须要让学生们知道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它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等等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的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只有改变了对口语交际的的错误认识,才有可能使得学生乐于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才能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

二、努力创建口语交际环境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活动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们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这里的口语交际环境不单单指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还是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适时创建口语交际环境,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搭建舞台。在创建交际环境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设的环境要贴近学生生活

不管是平时学习知识还是训练能力,其最终目的都是使用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只有创设的口语交际环境贴近生活,让人人都有话说,才能使得学生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兴趣参与到交际中来。

(二)创设环境的形式要多样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难长时间地对同样的事物或环境感兴趣,并且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器官参与进来,所以就要求教师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环境,调动学生各个器官参与,减弱交际疲劳,进而增强交际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看图说话”“读课文”“互评作文”“辩论赛”“分角色朗读”“展示台”等各种活动,使得口语交际的训练丰富多彩,进而实现学得好、学得快乐的目的。

三、抓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

平时教学活动中的口语交际相对来说范围较小、较零散,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参与进去,也不能在有关口语交际的一些细节上给予过多的关注,不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所以,就必须要抓好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使学生得到较科学、较系统的训练与提升。

(一)积极准备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严密性,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为了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就要提前把交际的任务布置下去,安排学生观察实践、查阅资料、组织语言,等等。

(二)鼓励参与

在口语交际课上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际,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要更加鼓励,甚至可以稍微逼迫一下。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觉得这件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才会开始得到锻炼,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三)适时总结

在每一堂口语交际课快结束时一定要用几分钟时间进行总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表现,表扬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同学,使一些隐藏着的知识、能力浮现出来,使得学生们能够在以后的训练中扬长避短,事半功倍。同样,在总结评价中也能树立一些榜样,使学生们有身边的学习对象以增强学习动力。

《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语文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并从整体上把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认真落实,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出拥有知识并能使用知识的合格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