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模式研究

李小虎段伟斌宋万杰陈永民

李小虎段伟斌宋万杰陈永民

石家庄学院

摘要: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要着眼于整个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课程体系中不断完善理论教育体系,采取理论结合案例和实践成果转化,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实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孵化更多的创业团队,注重大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树立为创新型国家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模式悄然兴起,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大学生拓展创新创业机会、挖掘创新创业信息。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就业

1.引言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当下,大学生创业需要创新技术进行引领,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无限潜力。学校作为学生通往社会的直接桥梁,要积极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作用,把握当代社会主义和青年运动方向,让大学生能够在个人发展平台、就业地域和职业环境等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赋予大学生活力、激情和想象力。

2.创新创业实训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由创业教育衍生而来,由国家教育部政策性文件首次提出,并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这标志着向全国推广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是高校基于理论知识开展的实践课堂,其开展模式多种多样,例如商业模拟游戏、模拟公司运营系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添砖加瓦,提升大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创新创业驱动发展。

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原则

3.1建立综合性高、立体式的实训平台

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创新创业教学实训则营造了特定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由学生进行模拟或真实地处理各项工作中的业务技术、服务流程和问题解决等多种实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可通过实体或虚拟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基础设施的便利,让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训体验,提前进行创业实践模式的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高、立体式的实训平台,达到了在实训模式中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的教学目标任务。

3.2将研究、探索与合作相结合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要优于其他就业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创新创业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引领。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训的模式设定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形成创业意识,包含创业教育教学和创业理论等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夯实学校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方面是开展学术训练,包含对实践团队的指导和对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第三方面是实习、创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和创业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3.3适应市场化运作

创新创业教学实训需要学校的培养更需要以社会活动为依托,因而在实训中要适应市场化运作。一方面,要确保执行力度,学校应加强资金的保障,例如建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奖学金等。另一方面,要确保实操性,将课内教学、校内实践同校外拓展相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促进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模式要与市场化相结合,并且适应市场化运作,让大学生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

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模式

4.1调整布局,重构实训环境

高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转变教育观念,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创新创业课程应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到教学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学思维体系,制定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是一个集政府、社会、企业、高校于一体的高端教学体系,需要从多种方面强化结构体系,构建良性互补的协同机制。

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在实践中的项目运作相关方式,并积累相关创业经验。教师回校后主要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训方面的相关研究并进行授课。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并对课程进行行业细分,针对不同的行业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相应的创业需求进行改进,以此适应社会调整布局,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避免与实践相脱节,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学实训相关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高校的主体责任。

4.2以行业为依托,创建实训基地

我国良好的经济环境滋养了创新创业的社会土壤,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场相结合的活动,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可利用互动方式引发大学生和企业的共同思考,展开头脑风暴,提升学生体验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教学实训需要学校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学校孵化器,并应用于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进行校内孵化计划。学校孵化器可按照行业进行划分,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机制,学校可提供免费的硬件条件,例如办公场所、基础设施等便利条件,并且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力、咨询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学校可安排学生在假期在公司进行定岗实习,让学生练好,以行业为依托,创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全方位体验现代企业运作与经营全过程,树立宏观管理思想和全局思维,体会企业经营的整体框架,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熟悉工作过程和方式,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决策力和综合执行力。构建全过程、立体化"理实一体"教学机制,为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奠定基矗

4.3培养创新能力,创建创业园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校要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全程指导-竞赛选拔-支持保障-项目孵化-精准帮扶"的一体化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打造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激发学院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主体的创造力,学校也应为学生搭建更多创业实践的平台,深化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分散在各学院和社会上的创业优质资源,拓展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业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模拟创业过程,检验创新想法,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创业实践指导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学校要在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中为大学生搭建了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多种实践平台,增强了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学校结合创新创业教学实训的相关要求,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中的知识交流和实践沟通。学校在多方面激励下要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创新创造兴趣后,引导学生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开拓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实现大学生与社会无缝隙对接的良好态势。

5结语

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后,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的课程中。实训模式可以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培养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牢固树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识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工作环境、待遇及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大学生要以创新的勇气、创业的实干、创造的能力,托举起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新西部,2011(9):185-185.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36-36.

[3]牛长松.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

[4]王兴元,于伟,张鹏.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特征、成长机制及形成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6(1)

[5]曹瑞明,冉清文.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1).

[6]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与探索,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