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转变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转变及建议

李新玲

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摘要:现在正在如火如荼普遍进行的土地整治工作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变农村现貌,优化农村生活生产结构,增大土地的利用率和产率的重要措施。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和智能化,其生产效率和产率皆是我国现在的数倍之多,显然实行高度的商品化农业模式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几千年来的小农农业模式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应该被改造和取缔。原来在土地整治工作上的小修小补俨然也不可取,那么如何实现在新时代下对土地的整改工作转变?本文基于此主要讨论新形势下的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在土地整治工作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整治;转变;建议;现代化

引言

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的目的在于缓解现今比较尖锐的土地资源供求紧张问题,紧随时代发展要求,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更加有效的绿色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自1997年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土地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同时完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农业用地,切实进行对于土地的开垦复垦和整理,同时进行土地出让和土地有偿借用。在这段过程中对于土地整治工作一直在进行和转变,因为不同时期有不同发展要求,土地整治方向也在不断改变。那么在如今特定情况下,对于土地整治的尺度是非常大的,土地整治工作难度和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1土地整治的概念

农村土地整治是指依法对农村的一些工程项目、生物措施进行评估,依照权限对一些不符合科学工作原理的、生产工作效率低下的、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生产模式进行纠正和改变,对利用率较低的、出现退化和损坏的土地进行治理,以及对田、路、水、林进行综合整治。进行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土地整治如今面临新的难题,要想解决眼前的难题,必须正对在土地整治中所遇到的问题,合理进行分析,制定新的工作方针,转变原来的土地整治工作理念,采取合理的改革措施,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健全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体系,借鉴一些外国先进的土地生产模式,从而引导土地整治往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优化土地生产结构,增大产率,带来一定经济效率。

2土地综合整治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中国虽然说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基数也大,人均占地少,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土地价值升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寸土寸金,同时人们不断灌输城市高度现代化建设思想,致使城市范围不断盲目扩大,一些原本闲置的土地或者耕地早已经转化为商业用地,这无形中加大了补充耕地的压力,导致耕地资源年年锐减。同时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也是十分匮乏,一些荒地、沼泽地、荒山、盐碱地等作为以后耕地的补充资源,但是其开发难度巨大,同时由于这些地方的土地特性,其本身作为耕地的产量少,能够开发利用的的潜力小,对其进行整理以及后期的不断治理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现今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地质恶化,后备资源开发远远解决不了耕地供求紧张问题,所以土地整理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3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

对土地整治工作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这五个基本原则分别是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原则、商品化发展原则。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只有深入贯彻这五大原则,才能平安度过转变期,之后才能更加有效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每一条原则都有其独特的意义,都能在未来工作中起到导向作用。

3.1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表现在城市就是雾霾等空气污染物的超标,但表现在农村就是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伴随着一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于各种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毒害作用,大多通过水资源侵蚀土地,造成土壤微生物大量死亡,土质下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带来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认识到了一味图经济发展只能取得一时利益而丧失永久的权益,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那么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同样要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要明白农作物必须依靠生态系统才能成长,因此要想提高土地生产效率,首先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做到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统一,遵循自然规律,促进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3.2协调发展原则

虽然现在早已进入工业化时代,农民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但是万物食为本,食从地里来,这充分体现土地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本,所以对待土地问题一定要慎重,在土地整治转变过程中,应从宏观角度总体把握土地布局和结构,统筹规划,协调土地发展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关系,长远的考虑问题,将自然、人文等各个因素纳入土地整改考虑范围之内。争取在土地资源合理发展和运用的基础上带动其他方面共同进步,达到共赢的最终目的。

3.3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盲目地照搬制度法规和原有的事例,这样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充分考察本地的实际情况,然后综合分析,最后开始实施改造和调整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措施从而促进能源利用的最大化。

3.4科学合理利用原则

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需要科学的方法理念作为指导方针,目前我国处于土地合理整治的初级阶段,在土地整理邻域尚未成熟,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在工作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那么为了确保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查缺补漏,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做到整个整治项目的科学化和先进化。以长远的利益和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做到科学勘测、科学规划、科学执行、科学整治,不断的完善健全土地整治的实施要素纲领,为以后我国在土地整治邻域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3.5商品化发展原则

在一些发达国家,商品化的生产模式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如美国的高度商品化生产,采用机械化和信息智能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了%1的农民养活了%100的人口,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农作物出口到其他国家的神话。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土地整治时的良好参照和模仿对象。现阶段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机构,这使得土地整治规模受限,不利于大面积的土地改造和机械设施的合理配置,从而土地改造计划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整治时应该发挥商品产业化的理念,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寻找中介机构,通过合理磋商从而达成协议和共识,这为土地改造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不单一,从而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束语

土地整治现在纳入一项基本国策,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综合管理的重视,新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工作转变必须满足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切实将土地整治落实到实处去。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机构认真负责起来,根据管理原则建立奖惩制度,加大对整治项目的监察监管力度,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严格保证工作的的效率和整治质量。同时需要各个部门协调沟通,做到一体化进行整治工作,不能相互掣肘和制约,这样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和影响,要做到兄弟一心,共同克服困难。最后便是要遵循“六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协调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建设,协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推动土地整治工作转变合理快速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