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驱动保密精准化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信息化技术驱动保密精准化管理分析

林季栋

云南软维科技有限公司650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我国相关的信息保密管理部门为了迎合科研任务和科研管理工作的需求,引入了信息化技术进而驱动保密工作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提升了保密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化技术驱动保密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保密管理工作的一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驱动;保密;精细化管理

引言

随着保密业务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以下简称总体部)日益繁重的型号研制任务与科研生产管理工作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手段,逐渐成为实现保密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1当前我国保密管理工作存有的不足之处

1.1保密工作业务审批流程不合理

当前我国在开展保密管理的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业务审批流程主要以纸质表单为主,保密工作业务审批的时间过长,审批的效率过低。我国不同保密部门在进行保密资格审核预计相关台账等信息的检查、测评过程中,审批的流程多达二十余项。并且因为保密工作的办公区域呈现离散的状态,进而以纸质表单为主的审批流程在审批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审批流程的科学和合理性严重不足,审批的效率较低,并且由于保密工作的审批流程主要采用的是纸质表单的形式,这就给纸质表单的保管、后期查阅等工作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台账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更新缓慢、账物存在不符现象

台账是开展保密工作的基础,在台账中全面地记录了工作人员、电脑、服务器、便携机、存储卡、USB设备等账户信息,要记录台账信息的过程中要保障台账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要想保障台账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应当对台账信息开展定期的检查,并对其记录的财物信息进行核对。台账在构建的初始阶段,我国大部门企业或单位采用的是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与保密审批流程相关联,进而使得台账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更新速度缓慢,并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有一定的账物不符现象,进而提升了台账信息检查与测评的过程中台账信息核对工作的难度。

2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驱动保密精细化管理概述

2.1定密工作精准化

定密精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定密依据精准化。就是要根据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目录,认真梳理本单位涉密事项,细化分解定密依据,这是国家秘密事项确定精准化的重要前提。二是定密流程精准化。明确规定国家秘密确定的初拟、审核、审批流程,在流程中明确定密责任,杜绝定密责任不清、随意定密的现象,使定密成为精准控制的严肃行为。实践中,有的部门在文件形成流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建立办公网络发文系统并嵌入定密工作模块,强制将办公系统中的拟文程序和定密审批程序结合,自动统计单位涉密文件数量,监督定密责任落实情况,确保了定密工作的精准可控。

2.2保密工作业务审批流程精细化管理

对于保密工作业务审批流程而言,我国保密管理相关部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了面向涉密全员的表单审批系统,通过局域网的应用,实现了保密事项申请、保密工作业务流程综合审批、保密工作查询统计、个人保密工作提醒、基础数据问题、计算机操作方位权限管理等相关功能。针对不同保密工作流程规定的二十多项审批流程,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将原有的纸质媒介转变为电子媒介,通过构建保密信息载体、电脑、宣传一体化的不同种类审批数据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保密工作审批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了保密工作业务审批流程的效率,打破了传统的审批流程过于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审批效率低下的难题。

2.3涉密人员管理精准化

准确界定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实现涉密人员最小化,是涉密人员管理精准化的首要条件。一是人员确定精准化。要不断规范岗位定密工作,应当在工作事项准确定密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涉密程度对本单位涉密岗位进行确定和梳理,在岗位定密的基础上对人员密级作出界定。二是人员流动控制精准化。要细化涉密人员工作期间和流动环节中的各项管理措施,精准控制人员行为。按照“先审后用”的原则,对拟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审查和培训;上岗后签订保密协议书,按月自查,接受教育和监督,需要出国(境)的,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离开涉密岗位或单位前签订保密承诺书,及时清退其保管和使用的密件、密品,同时,要严格执行脱密期制度,单位根据离岗离职人员实际情况,对其采用脱密期内非涉密岗位工作、委托新调入单位进行脱密期管理等方式进行管理。三是人员考核奖惩精准化。要制定细化涉密人员表彰奖励和违规处罚办法,落实保密责任追究措施;同时建立日常保密行为考核机制,对涉密人员履行岗位保密职责情况、遵守单位保密规章情况、保密违规违纪情况等实行保密补贴考核发放。

2.4保密重点工作管理精准化

要加强对保密重点工作的精准管理:一是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精准化。保密管理部门要与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要抓好源头,确保采购的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符合安全保密要求,及时纳入台账管理,张贴密级标志,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管理对象清晰、责任明确。要采取集中管理措施,减少设备数量,缩短管理链条,减少发生泄密问题的渠道。要落实使用、外出、维修等审批管理措施,规范管理。二是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精准化。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定审批、人员管理要求、技防要求等重点内容要进行明确规定。重点结合单位实际,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所有要害部门部位出入口都应加装门禁系统,未经授权不得进入;放置手机保管柜,确保任何人员不将手机带入。三是涉密会议保密管理精准化。涉密会议要按照“会议谁主办、保密谁负责”的原则,做好保密管理工作。召开涉密会议,主办部门要根据会议内容或文件资料涉及的最高密级确定会议密级,选择具备安全保密条件的场所召开;严格控制参会人员范围,对参会人员进行身份确认和登记备案,明确保密要求。会议召开前,主办部门对会议场所要进行安全保密检查,制定保密方案,并会同保密工作机构做好安全保密工作。涉密会议场所门口放置手机存放柜,禁止带入手机等无线移动通信工具,并在会议现场放置手机信号干扰器;未经批准禁止带入具有摄录功能的设备进行摄像、录音、拍照等;禁止使用无线话筒等无线扩音设备。涉密会议密件由专人管理,履行发放登记手续,会议结束时清理清退,及时销毁;会议密件需继续使用的,会议主办单位负责通过机要途径传递。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的保密综合管理平台和涉密载体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的纸质管理、人工管理的局限,使得人工管理、纸质管理向着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方向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推进了保密管理部门的工作模式,使得涉密人员的参与模式发生了改变,由被动式管理模式转变了主动式自我管理,保障了各个不同层级的责任落实制度,提升了保密管理工作的效率,推行了保密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发展,进而实现了从上而下、从横到中、管理闭合、全方位不留死角的管理目标,信息化技术从整体生提升了保密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精准化原则:有效管控国家秘密的客观要求[J].保密工作,2011(7):22-23+1.

[2]全力推进精准化管理不断提升保密管理能力[J].保密工作,2011(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