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歌为引,打开语文核心素养之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以诗歌为引,打开语文核心素养之门

蒋超波

蒋超波浙江省东阳市歌山镇上蒋小学浙江东阳322100)

【摘要】诗歌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对于低年级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句意,形成较好的语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具体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了以诗歌激趣、诗歌串义、诗歌延伸的几大策略,以此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诗歌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1-191-01

《语文新课标(最新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提出,要让学生具备应有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还强调说明,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述理念的提出,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几大方面,更让我们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角度出发,让学生借助语文这一学科提升综合素养。就此,结合部编版教材的推进,笔者在进行教育实践的同时,发现了在低年级“以诗歌为引,打开语文核心素养之门”的具体做法,下面就进行细致阐释。

一、核心素养,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从新课标的理念及教育实践中,我们初步懂得了语文核心素养,是由字、词、句、段、篇等阶梯式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内在语文素养综合性论断。它不仅要求学生识字、说话,更要把语文内化于心,并借助语文核心素养理解语文知识,达到生活化应用。由此看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更在学生生活的多种领域予以体现,如此则使得语文真正应用于生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效果。

我们分别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来看,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不仅包括了表面化的语言表达,更把内在的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形态等包涵其中,而我们要在语文学科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可称得上是一个大工程。而这些素养的形成,会让学生由内而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表现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诗歌魅力,迎合低年级学生需求

在明确了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及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则要联系实际,把这些重要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践,我们明白高年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力较强,也比较容易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而低年级学生则因为认知与理解水平所限,不能进行如上述“语言、文化、思维”等似乎高深的知识学习,那么让小学语文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呢,那就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特点,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从中寻找两者有效结合的切入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相对较弱,但从兴趣特点上,他们有着兴趣广泛、模仿性强等特点;从语文课程方面,则喜欢童谣儿歌、好奇心强等特点。要把这些特点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很容易便发现与童谣相似的儿歌或诗歌,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只要我们巧妙应用,开展拓展诗歌中的教育资源,定能更好的迎合小学生需求,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三大策略,详解诗歌应用和拓展

诗歌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在部编版低年级教材中也有所发现。从一年级上册的《上学歌》到,二年级教材中的《小青蛙》、《四季歌》等,都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对小学生兴趣特点的把握。由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把握教材上提及的诗歌之外,还要善于联系学生情况、生活现实,进行巧妙的整合。

(一)诗歌激趣,让学生爱上语文

诗歌激趣,是把握小学生从童谣到儿歌、乃至诗歌的情感过渡,让他们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逐渐爱上语文。这种策略在诗歌类文章中可以让孩子们进行琅琅上口的诵读,形成语感;例如《上学歌》,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之一,我们借助诗歌,让学生懂得如何度过小学生活,还可以借此让学生识字。除此常规类做法之外,还可以对非诗歌类文章进行开头激趣,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把一些拼音字母用象形的方式演变成儿歌,进行区别对比,或者串联。“yiwu”两个声母的教学中,联系教材内容、字母特点创编“树上Y只大W鸦,看到瓦房叫呱呱”,如此不仅联系了Y和W的形、音,还让孩子们在诵读的过程中强化了趣味性记忆。

(二)诗歌串义,联系字词句段篇

诗歌串义,是把低年级的识字用诗歌的形式串联起来,让他们由儿歌童谣的熟能成诵过渡到汉字的熟能生巧式认讯、记忆;还可以把词语用诗歌的形式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的脉络;而句、段、篇也可以借此进行灵活的教学活动开展。例如在二年级语文《树》的教学中,教材结合各种树的特点进行了诗歌化展式,而我们学习的同时,对生字进行诗歌式串联,创编“木字宝宝真神奇,各种树木来相聚,遇到风儿变红枫,榕树变来很容易,吾家有木是梧桐,公共场合有青松”。如此创编,不仅生字进行了更好的复习与深化,还能让孩子们爱上这种“部首变化的小魔术”。再到一篇文章的诗歌化演译,则可以把短文演变成诗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小蝌蚪找妈妈》在学习之前,可以如此创编:小小蝌蚪摇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错往鲤鱼没有腿,知道妈妈大嘴巴;再见乌龟又错了,到底妈妈在哪里?这种创编式儿歌,对学生的兴趣激发有一定的效果,也要注意诗歌的文学性,以此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三)诗歌延伸,升华语言和文化

诗歌延伸,是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结合他们对诗歌的兴趣,鼓励孩子们去拓展阅读相关诗歌作品,从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由此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升华,形成语言和文化的底蕴。这种延伸可以是教师的推荐式阅读,还可以是学生的自主式探究。例如在学习了《黄山奇石》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相关图片,还可以让他们寻找赞美黄山的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尤其是儿歌、童谣或诗歌,因为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则会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共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优化提升,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前述从语文核心素养直至诗歌的切入契机,我们发现了诗歌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核心素养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避免“为用而用”的牵强附会式教学。要走出传统教学“高控性”的误区。可以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从他们课堂上的表现,灵活安排教学过程。例如有的诗歌学生并不能理解,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浅显化演绎”,还有的教材内容与诗歌无益,则需要从教材特点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总之,诗歌为引,打开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之门,是要我们发现诗歌的优势所在,并把其应用于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以此来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以文学诗,发掘诗歌的魅力[J].陆丽萍.江苏教育研究.2011(20).

[2]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J].张伟.语文建设.2013(18).

[3]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之儿童诗选文研究[J].梅媛.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3).

[4]浅谈小学生古诗教学的入境方法[J].刘冬梅.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2).

[5]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教学策略——以儿童诗《我想》教学为例[J].王玉玺.儿童发展研究.2012(02).

[6]如何教小学生感知诗歌的美[J].杨伟伟.学周刊.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