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针手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的临床疗效对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推针手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的临床疗效对照

高贵源

广西容县人民医院;广西容县537500)

【摘要】目的:探究推针手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后指过屈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甲组使用推针手法治疗,乙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2个月后甲组患者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肌张力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2个月后甲组患者肌张力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推针手法治疗中风后指过屈,能够有效提高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推针手法;常规针刺;中风后指过屈;临床疗效

中风后很多患者会出现指过屈等痉挛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掌指或指间关节屈曲,伸展过程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风后指过屈使用针刺疗法能够达到很好效果。通过分析来我院治疗的中风后指过屈患者临床资料,探究推针手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指过屈的临床疗效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中风后指过屈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中风后指过屈,临床表现为肢体一侧呈痉挛性瘫痪,手指屈曲,近期未服用镇静剂及肌肉松弛剂,无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无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无双侧瘫或弛缓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甲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在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2.8)岁,病程为1-7个月,平均病程为(4.3±0.6)个月。脑梗死32例,脑出血11例。乙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在4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2.6)岁,病程为1-9个月,平均病程为(4.6±0.7)个月。脑梗死34例,脑出血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患者使用推针手法治疗。取患者仰卧位,使掌心向下向前伸直上肢,避免腕指屈曲。进行合谷、外关、后溪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带力插针,使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重插后轻提,每分钟60次,反复进行10次,60天1疗程。如痉挛手指发生发射性伸展,则完成操作,并留针半小时。每天上、下午各1次。乙组患者使用常规针刺治疗。进行患者合谷、外关、后溪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并留针半小时,每天上、下午各1次,60天1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肌张力。

1.4判断标准

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评定:以拇指到手掌距离计分。对掌到小指底部为0分,对掌到小指顶部为2分,对掌到无名指顶部为4分,对掌到中指顶端为6分,对掌到食指顶端为8分,不能对掌为10分。

肌张力评定标准:使用Lovett6级分级法。以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为监测对象。1-2级为10分,3级为8分,4级为6分,5级为2分,6级为0分。

治疗效果判断:积分降低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积分降低率不低于90%。显效:积分减少率60-89%。有效:20-59%。无效:积分降低率低于20%。总体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病程)采用t检验,以(±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2个月后甲组患者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比较(±s)

2.3两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甲组患者治愈0例(0.00%),显效13例(30.23%),有效22例(51.16%),无效8例(18.60%),总体有效率为81.40%。乙组患者治愈0例(0.00%),显效8例(18.60%),有效17例(39.53%),无效18例(41.86%),总体有效率为58.14%。甲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

3讨论

患者脑梗死或脑出血后,肌肉张力从迟缓期逐渐恢复,1个月后为共同运动期,达到高峰,后逐渐减退,病情较轻者3-5个月后恢复,病情严重则持续[1]。运动神经元的兴奋过程增加肌张力,易化脊髓低位中枢,诱发产生肌张力,并增强。指过屈患者掌指伸展受限,影响正常生活,而痉挛的解除与偏瘫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风邪入侵体内,由外入内,经阳入阴,风邪由表皮及阳经,减少关节润滑液,经脉得不到充足养分,从而出现弛缓不收的现象。使用针刺治疗能够疏通患者经脉,气血运行顺畅,肢体得到养分供应后,功能逐渐恢复。针刺通过插针后得气,控制气血运行过程,补虚泄实。且正确针刺过程是最后取得疗效的关键。针刺手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扎实基本功,否则无法感受针下经气变化,更加无法驾驭体内气流。扎实基本功可使插针过程进针快,补泄时行针自如,可通过练习内养功、太极拳,练习持针、进针过程,练就基本功。插针过程中,掌握毫针,针尖快速穿透皮肤,而后行针。按压穴位过程中使针身有所依靠,不出现摇晃、弯曲的现象。一般快速无痛进针的方法有推针速刺法、弹针速刺法等[2]。推针手法,指带力向患者穴位内插针,手紧握针柄,把握适当推力,针成为例的载体,推针快速刺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肌肉张力,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且此操作过程简单,效果显著,易被患者接受。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2个月后甲组患者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明显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后肌张力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2个月后甲组患者肌张力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总体有效率为81.40%,乙组为58.14%,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所以,推针手法治疗中风后指过屈,能够有效提高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英,赵杨,张臻年.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I、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28-32.

[2]陈星余.针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3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0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