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低压电网线损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浅析当前低压电网线损管理

魏庚申

(国网河南新密市供电公司河南新密452370)

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运行方式的复杂多变,传统的人脑调度、手动操作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电网发展要求。只有不断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为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才能彻底打破现有管理模式,有效降低线损,使电网运行管理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关键词:电网;低压线损管理;原因;措施

一、影响低压电网线损的原因

1、我国的电网体系存在严重的弊端

1.1由于导线比较短,导致出现不正常的发热现象,无形中就将损耗提高了。

1.2设置供电尺寸的时候存在不合理的数值信息,也会使得线损加大。按照规定来讲,供电的合理半径应该要大于五百米才可以。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如果此数值不到五百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正常运行,导致出现线损。

1.3选用不合理的材料。按照规定电网的导线应具有非常优秀的绝缘能力才可,不过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很多线路都是裸线。使用带有绝缘性能的线具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降低出现偷电问题的几率。

1.4接户线过于短小也会导致出现这种问题。部分地区的这种线路存在不合理现象,而且由于长时间没有进行相应的维护,出现明显的老化等问题。第五点,变压器的容量、布点需要改善。在对农村的电力网络进行整改的时候很多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都没有考虑到电力的增速问题,由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很多的变压设备通常处于高负载运行的状态,甚至一些设备在原本设计的时候处在负载的中心位置,不过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它的位置无形中发生移动,这就严重的影响到电能质量的达标。

2、计量装置的陈旧

由于管理因素,有些地方的配电变压器的关口电能表有很多已经很久没有校验轮换,而且很多还是老式机械电能表,不能保证计量的精确性。

3、负荷的变化

一些地区的电量负荷季节性强,使变压器在高峰时出现过负荷,其他时间轻载运行。功率因数偏低,没有有效的无功就地自动补偿装置,配电房(箱)的电容器对线路末端的无功潮流又起不到明显改善作用。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负荷偏移,增加中性线电流,使损耗增加,且影响电压质量。

二、低压降损的技术实施

1、安装智能电表,积极推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目前,智能电表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1电能计量对多种时段、多种费率模式的电能分别进行统计,对有功、无功电能使用情况进行计量,测算电能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丰富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用户分析用电情况,制定合理的用电规划;

1.2电能监管与实时费率系统配合,将电能使用量控制在设置的阈值以内。与分布式发电相配合,将其发出的电能并网供给用户直接使用或者由相关机构统一管理。当主电网故障时,与分布式发电管理系统共同协作实现孤岛系统的平稳过渡。与户内控制系统配合,对各智能电器进行管理,帮助电网的削峰填谷,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从而更合理、高效地使用电能。

1.3通信系统采用双向通信的网络模式,在发送数据信息的同时接收指令信息,如实时费率标准、电表程序升级设置等一些其他远程操作。

智能电表相较于老式电表而言,具有计量精度高、电量记忆、抄表时间随意、信息远程传送等功能特性。安装和使用智能电表后,用户的用电信息可以通过电表进行远程传输,并同时抄表,避免了人工抄表的滞后性带来的线损。例如,抄表人员不能做到在同一天同一时段对所辖区域内所有的电表进行抄表,抄表时间往往少则几天,多则半月,导致误差太大,线损率不好计算,最终导致线损居高不下。而运用智能电表对电表信息进行采集,同样的工作可能只需要1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线损率误差精确度,降低了线损率。另外,安装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也提高了抄表的精确度,避免了因为人工抄表造成的人为误差,降低了不明线损率。以智能电表为代表的用户信息采集系统还可远程分析电表数据,帮助供电公司和电力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异常情况,方便及时抢修,减少停电事件的发生。

提高用电线损信息采集人员的技能。组织基层采集人员进行系统及现场操作培训,确保抄表人员尽快转岗适应采集现场运维工作。同时收集整理各种操作手册,下发至全局营销工作人员,编制采集相关工作主要疑难问题处理手册,方便一线工作人员学习。加强采集指标过程监督。采取采集考核指标日通报,监督采集指标完成情况:每天下发故障清单,跟踪督促管理单位解决处理;每月检查分析差距,召开专题采集分析会议,沟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将采集指标列入各乡所同业指标考核,考核与奖励机制并举促进跟踪实施。

2、调节低压线路的线路电压

在负载的功率已经明确的条件下,提高线路的电压数值,电流就会相应的减少,线损就会随之降低。对于在一定电压下的线路,在额定的数值上下的电压允许一定的波动。配电时允许波动范围是标准的百分之七,低压线路的电压波动范围是标准电压的10%,电压的线路运行在上限或者下线,线路损失的电能是不同的,电压高损失的就是高,电压低损失的就低。对于同样的输出的功率,4kv的线路使用上限的供电要比使用下线的电压减少电能损失约为33%。提高供电的配电电压会增加对配电变压器产生的损耗,与因变压器的损耗引起的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提高电压导致综合的损失增加,所以要将线损进行综合考虑,在线路的负荷处于高峰期的时候要进行电压的提高,低谷不容易提高电压的数值;变压器的损失功率大于电路的时候,不适合做提高电压的操作,应当适当的作降压处理。同时,低压情况下的供电电压会增加机械点能表的电能损失,但是线路的损失大于电能表的损失,提高低压线的电压数是降低低压线损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三、结语:

降损是一个长治久抓的专项重点工作,必须要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和一支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的队伍。而且线损工作不是抄收班组或营业部门的工作,它还牵涉配电、基建部门。所以保证电源点的准确性,线路设备新装或改接的及时变更是配电、基建部的责任,只有各部门紧密协作、互补,才能交出合格的成绩单。而且上级部门也要给予更多支持,在技术上给予更多支援,基层单位才能把该项工作顺利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