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张长春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应用将越来越频繁,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深基坑各种技术将快速发展,并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和推广。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面积44776m2,结构形式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上30层,地下3层;外檐最高90.6m,基础平均埋深12.3m;地下建筑面积8520m2,土方工程量56000m3。本工程西侧紧邻市政燃气管线,拟建地下结构西侧距现有红线围墙距离为1.7~2.7m,墙外为小区的道路,南侧地下车库建筑外边线距离居民住宅仅12m,东侧为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和项目部的现场办公房。场地±0.000绝对标高40.500m,自然地面平均标高-1.200m,大面积基础垫层标高-13.500m。在整个基础施工阶段,由于拆迁补偿等问题现场南侧仍有大量砖砌的平房待拆迁房屋,其下面的给排水管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查阅到管路布置图,管道年久失修,跑漏水现象严重。

1.1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地面标高为39.300~39.840m。根据现场勘探、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最深50.0m)的地层,按成因年代可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和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自然地坪下1.5m的深度范围内主要为杂填土与素填土;自然地坪下9~1.5m深度范围主要为砂质黏土、粉质黏土、黏质粉土一类性状接近的黏性土壤;这之下的土壤主要为细砂、卵石、圆砾等砂质土壤。

1.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下各层地下水的类型、埋深如表1所示。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场区浅层具有赋存台地潜水的条件,一般埋深为3~5m,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径流及管道渗漏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方式排泄,天然动态类型属于渗入-蒸发、径流型。其水位年变化规律为,6—9月水位较高,其他月份水位较低,年变化幅度一般为2~3m。

2基坑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

2.1土方开挖

在基坑北侧中部留置1个马道口,作为运土车与挖土机械进出基坑的通道,马道上口宽>8m,坡度20°,设置2个平台。马道用地表强度硬度较大的杂填土和部分外运进场的砂石铺于表面。在基坑内留置运土车行走的循环道路,道路宽度≥5m,沿基坑周边呈椭圆形布置。

土方开挖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土方分4步挖至槽底,每步挖深控制在4m内。槽底预留250mm土人工清槽。首先开挖基坑内周边土方,周围土方开挖至每步的设计标高后为土钉墙、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工序创造工作面,立即进行该步的基坑支护施工。

2.2基坑支护

1)土钉墙施工工艺

开挖至工作面→修整坡面→放线定位→成孔→插筋→堵孔注浆→绑扎固定钢筋网→压筋→喷射混凝土面层→面层养护→下步开挖。

其中的关键工艺为:成孔并质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插筋注浆,为保证注浆饱满,所有孔均采取二次注浆,孔口及时用水泥袋封堵;为了保证混凝土面层的刚度、强度,面层钢筋网片外设置14@1500mm×1500mm纵、横向压筋网,压筋与钢筋网片绑扎牢固;面层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屑=1∶2∶2(质量比),坍落度40~60mm,喷混凝土施工时喷枪距坡面距离控制在0.6~1.2m,自下而上喷注。

2)护坡桩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桩位测量定位→钻机就位→钻至孔底→提钻注压混凝土→清理孔口→振击插钢筋笼→混凝土振捣→桩身养护→剔桩头。

其中的关键工艺为:桩位的测量定位务必要准确,桩位复核无误差后用粗钢筋在桩中心点垂直打孔标记;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的勘察报告,桩端处于砂土层,为保证桩的有效长度,实际钻孔均比设计值深0.5m以上;提钻速度要缓,避免断桩,注压混凝土要及时和连续,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最大不得超过20mm,砂率保证45%以上;插钢筋笼时务必保证定位准确和钢筋笼的垂直度,防止碰撞孔壁,待钢筋笼下放至感觉遇到混凝土的助力后再启动振捣器,振捣时间不少于5min。

3)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钻机就位→校正孔位角度→钻孔及抽钻→插送杆件→注浆、补浆→杆体养护→安装钢梁锚具→张拉锁定→钢梁拆除。

其中的关键工艺:钻至设计孔深后停止进尺,但应继续旋转钻杆1min后再缓慢抽钻,防止孔端部土坍塌及实际孔深不够;注浆材料选用纯水泥浆,水灰比在0.45~0.55,水泥为P?O32.5,注浆管与杆体一同插至孔底,注浆开始2min后随注浆随缓慢抽管,注浆至孔口泛出水泥浆,之后每隔10min反复注浆1次,每个孔至少2次注浆,保证锚杆孔注浆饱满;锚杆孔注浆的强度达到75%以上后方可张拉钢绞线,张拉前进行1次预张拉使所有钢绞线顺直,受力均匀,正式张拉至设计荷载的105%~110%后卸载锁定,锁定后48h发现预应力损失超过设计值10%应进行补张拉。

2.3基坑降水

地下水对深基坑的安全稳定和地下工程的施工影响巨大,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降水方案。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影响本工程大面积基底的地下水为第1层潜水,其静止水位埋深8.5m,含水层厚度7.2m,渗透系数25m/d,该含水层的土质主要为细砂中砂、卵石圆砾状土层。第1层潜水层下土质为重粉质黏土层,它是相对的隔水层。隔水层下为第2层潜水(为微承压水),静止埋深21m,对本工程无影响。

根据地下工程的施工要求,本工程设定的降水目标为将第1层潜水降低至基底下1m。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和本工程的特点,采用环形封闭布置管井降水。

管井降水的简要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F为管井包围的基坑面积取5476m2,R=41.8m。

降水井深度H=H1+h+iL+l,H1为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地面距离;h为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取0.5~1m,取下限1m;i为降水曲线坡度,本工程环状布置管井井点取1/10~1/15;L为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距离,本工程近似为R;l为滤管长度,取1m。计算得H=18.98m,取19m。

另外,根据基坑涌水总量和单泵单井的出水能力,计算出管井数为34.4,考虑管井间距布置的均匀性和一定的备用系数,设置38眼管井,井间间距8m。

管井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挖泥浆池→井位探坑→钻机就位→钻进成孔→置换泥浆→下放井管→填埋滤料→黏土封闭→清水洗井→布排水管→架设电缆→安装水泵→联网抽水→降水维护。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管井位于护坡桩的区域在布置和施工时要适当调整井位,防止护坡桩的预应力锚杆打穿管井。同样,在土钉墙及预应力锚杆的区域也应注意该类问题。基坑中有个别电梯井、地下人防集水坑的部位,其井底坑底埋深超过大面积基底埋深,对此在电梯井、集水坑中个别打井,井深6m,单独降水。

2.4基坑监测

本工程根据委托的监测单位提供的专业方案,基坑位移监测基点6个,位移监测点17个。高程监测点可采用位移监测点。本工程基坑深度为12.3m,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基坑的变形监控按一级基坑处理。

监测方案的主要环节为:基坑开挖深度<2m前应建立完成监测点,确定初始值。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监测1次,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局部位移突变,应每隔4h监测1次,开挖至槽底并且边坡稳定后监测周期视季节等情况安排,可3~7d1次。坡顶的水平位移预警值为:支护1区25mm,支护2区45mm,支护3区35mm。在基坑开挖前先行测量基点的高程,确定沉降的初始值,土方开挖后每3d观测1次沉降数值,沉降稳定后每7d测量1次。根据规范要求,坡顶沉降量报警值为0.3%~0.5%的基坑深度,换算成绝对值为25~30mm,本工程取25mm。相邻建筑物沉降报警值取15mm,相邻重要管线沉降报警值取20mm。

3结束语

通过工程实践证明了本基坑工程支护、降排水、基坑监测等各方面都是安全、经济可行的。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范例。

作者简介:张长春,1980年06月17日,男,汉族,籍贯湖北黄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结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