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刘志文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麻醉科需要临床麻醉的160例患者,根据在围手术期麻醉时是否应用超声技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时,采取常规的辅助方法及血常规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检查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麻醉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诊断麻醉中患者病情、监测麻醉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提高穿刺的准确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吸收性肺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发生吸收性肺炎0、苏醒延迟3.75%、术后恶心呕吐22.50%、支气管痉挛7.5%、并发症总发生率34.00%;对照组患者麻醉后发生吸收性肺炎7.50%、苏醒延迟30.00%、术后恶心呕吐70.00%、支气管痉挛23.75%、并发症总发生率75.00%。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总满意度为83.75%,对照组为55.00%;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手术可增加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超声技术;临床麻醉;可行性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ueandfeasibilityofultrasonictechniqueinclinicalanesthesia.MethodsfromJune2013toJune2014160patientsinourhospital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clinicalanesthesiawererandomlyselected,accordingtowhethertheapplicationofultrasoundtechniqu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inperioperativeanesthesia,thecontrolgroupofpatientsinanesthesia,takeauxiliaryconventionalmethodsandbloodroutine;whil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byultrasonographybeforeoperation.Intra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anesthesiaforpatientswithacomprehensiveassessmentofthediagnosisinpatientswithanesthesia,anesthesiamonitoringinpatientswithvitalsignsandimprovetheaccuracyofpuncture;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theabsorptionofpneumonia,delayedrecovery,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bronchospasmincidenceandsatisfactionofanesthesia.Resultstheobservationgrouppatientsafteranesthesiaoccurredin0,delayedrecoveryabsorptivepneumonia3.75%,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in22.50%,bronchialspasm7.5%,totalcomplicationratewas34%;controlgroupafteranesthesiaoccurredin7.50%,30%delayedabsorptivepneumoniarecovery,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in70%,bronchialspasmin23.75%,theoverallcomplicationrateof75%.Thetotalsatisfactionofobservationgroupwas83.75%,thecontrolgroupwas55%,andthedataof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ltrasoundoperationcanincreasethesafetyofanesthesia,improvetheeffectofsurgicaltreatmentforpatients.Itisfeasibleandisworthyofwideuseinclinicalanesthesia.

[Keywords]ultrasonictechnique;clinicalanesthesia;feasibility

超声技术是利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超声波的吸收反射能力不同,利用检测器对反射的超声波检测信号转化为图像,从而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症或生理机能[1]。超声检查在手术麻醉中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相关的临床指导;临床麻醉是指在手术治疗前,对患者实施麻醉辅助,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吸入进行局部麻醉,通过患者的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进行全身麻醉,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从而达到麻醉的临床效果[2];在临床麻醉中,麻醉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或超声动态测试结果对患者进行麻醉前的评估及麻醉中的跟踪,及时了解麻醉后患者的心脏泵血状态及肝、肾的生理机能,对早期的器官衰竭进行严格监测[3]。因此,需要探讨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方法;而本研究,将探究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麻醉科需要临床麻醉的160例患者,根据在围手术期麻醉时是否应用超声技术进行分组,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80例,平均年龄37.1±4.6岁,男性40例,女性40例,全身麻醉50例,局部麻醉30例,吸收入麻醉31例,静脉麻醉49例;对照组80例,平均年龄36.5±5.1岁,男性44例,女性36例,全身麻醉47例,局部麻醉33例,吸收入麻醉28例,静脉麻醉52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麻醉方式

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时,采取常规的辅助方法及血常规检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采取临床麻醉。

1.2.2观察组麻醉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超声检查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麻醉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诊断麻醉中患者病情、监测麻醉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具体如下:①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各项体征有严密的监控,对于患者的心室壁厚度和心腔大小以及相应的运动状况。利用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心脏各腔室以及大血管的血流状况进行相应评估,从而监测心功能状况;②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利用超声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地监测,动态掌握患者的麻醉顺从性,对手术治疗器官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视图监察,无创作地诊断患者病情;③利用超声在硬膜外穿刺置管中进行动态监控,引导穿刺,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骨质穿刺,避免伤及周围解剖位置和出血,明显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1.2.3两组患者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吸收性肺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及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1.3麻醉效果评价

①麻醉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是评价麻醉效果的核心指标,而麻醉并发症评价指标:吸收性肺炎、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②对麻醉效果的总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发生吸收性肺炎0、苏醒延迟3.75%、术后恶心呕吐22.50%、支气管痉挛7.5%、并发症总发生率34.00%;对照组患者麻醉后发生吸收性肺炎7.50%、苏醒延迟30.00%、术后恶心呕吐70.00%、支气管痉挛23.75%、并发症总发生率75.00%。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总满意度为83.75%,对照组为55.00%;详情见表2。

3讨论

临床麻醉导致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伤害,因此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麻醉药剂量,动态监控患者的生理变化[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在对照组常规手术辅助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4.00%;而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总满意度为88.00%,而对照组为54.00%;这表明,超声手术在临床手术麻醉中适用性很较,相比传统的麻醉辅助技术,更具有临床价值。因为,超声技术对患者的刺激较小,创伤性较少,不易使患者在手术麻醉中处于应激状态[5];在穿刺注射过程中,通过超声视图观察,可以避免伤及周围解剖位置和出血,明显提高麻醉定位的准确性及安全性[6];同时能够对患者的心肌功能进行动态监测,指导手术麻醉过程中患者的心外膜排气状况,预防引起气体栓塞造成严重并发症,确定导管和主动脉球囊的反搏动导管的相应位置,同时能监测瓣膜是否有中、重度的反流情况,此时应立刻进行瓣膜置换,避免进行二次开胸[7]。综上所述,超声手术可增加临床麻醉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学娟.超声诊断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应用[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352-353.

[2]罗辰日.全身麻醉在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85-86.

[3]李军祥,陈朝晖,刘洋等.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2,27(5):515-518.

[4]于志强,余剑波.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92-93,97.

[5]李有武,李成龙(综述),屠伟峰(审校)等.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4,(6):137-139.

[6]胡玲,王瑞婷,柴小青等.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8):8435-8437.

[7]南洋,李挺,李军等.超声引导在小儿区域麻醉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6):726-72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