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6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60例疗效观察

钟晓声范绍翀叶浩昕黄桢

钟晓声范绍翀叶浩昕黄桢(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耳鼻喉科广东广州511300)

【中图分类号】R7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230-02

【摘要】目的观察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连续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0例,均于局麻下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定期术腔换药并结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抗组胺等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显效率85.0%,总有效率95.0%。结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虽然部分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取得疗效,但很多患者特别是II、III型的患者疗效不佳,虽经过规范的治疗仍不能取得明显的疗效或症状反复,而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有部分疗效,但由于视野的限制,常难以将病变彻底清除干净,病情易复发,且由于视野暴露不足,较易发生手术并发症。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取得了显著改善。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于局麻下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0例均为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连续收治的拟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符合: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②阻塞中鼻道通气及引流的阻塞性病变,经门诊正规保守治疗至少2个月无效或症状反复。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15~65岁,平均35.5岁;病程5个月~42年,平均12.6年;分型:1型38例,2型95例,3型27例;术后诊断真菌性鼻窦炎[2]的3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鼻息肉的122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3]及水平位CT检查,了解病变形态、范围及有无解剖变异,160例患者均无颅脑、眶内并发症。术前根据情况可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等药物治疗。完善血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心电图及胸片等各项理化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手术方法:以1%地卡因30ml+肾上腺素3ml棉片收缩、表麻鼻腔,以2%利多卡因10ml+1‰肾上腺素6滴做筛前、蝶筛神经阻滞麻醉,鼻中隔偏曲明显影响鼻腔引流[4]或术后换药者先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5],然后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合并息肉者取活检后以电动切割器切除,根据病变范围开放前、后筛窦、上颌窦、额窦及蝶窦,大体步骤为切除钩突,中鼻甲肥大影响引流者切除其前缘或外侧,开放筛泡,后筛、蝶窦有病变者切除中鼻甲基板,开放后组筛窦、蝶窦,额隐窝、上颌窦引流不畅者予以开放,下鼻甲明显肥大者予以部分切除,术毕填塞高膨胀止血海绵。术中出血量30~300ml,平均110ml。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常规治疗。鼻腔填塞物于术后2~3d后取出,出院后第1月每周换药1次,清除窦腔分泌物、痂皮、窦口囊泡及增生的纤维肉芽,第2~3个月每2~3周1次,第4~6个月每月1次,6个月后根据术腔恢复情况3~6个月复查1次。

1.3疗效标准①参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良好,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窦腔黏膜部分水肿、肥厚,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有脓性分泌物;②总有效=显效+有效。

2结果

经过6月~3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160例患者,显效136例,显效率为85.0%,总有效152例,总有效率为95%。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视力损害、脑脊液鼻漏、死亡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单侧眼周淤血,无视力下降、眼球活动障碍等症状,未做特殊处理,随访2年未见视力下降或眼球活动障碍;1例于术后第18天出现鼻腔出血,经鼻腔填塞后止血,2天后拔除填塞物,随诊2年未再出血;8例出现鼻腔不同程度粘连,经术后换药处理后恢复;16例术后1~2年鼻息肉复发,经再次手术后好转。

3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常不是十分清楚,可能的病因为: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②阻塞性病因;③致病菌毒力较强;④牙源性感染;⑤外伤及异物;⑥鼻窦解剖饮食;⑦全身因素及变态反应。根据病因常用抗生素、中成药、鼻粘膜收缩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及鼻置换、鼻腔鼻窦冲洗等治疗。部分患者经过规范等保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有很多患者症状反复发作,故手术治疗成了必要的选择。传统的鼻外径路[6]手术方法创伤较大、出血较多,鼻腔结构、功能破坏较严重,术后面部留有瘢痕,影响美观,而且术中深部组织暴露足,难以彻底清除病变,术后复发的机会大,手术风险较大。故难以被医生及患者接受。近年来,鼻内镜外科的发展使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治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鼻内镜外科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术时间较短,组织损伤小,出血量较少,破坏鼻腔结构、生理功能较小,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原则是在尽量不损伤鼻腔、鼻窦生理解剖结构、保留正常粘膜的前提下切除病变,通畅引流。故对鼻腔结构损伤较少,病变清除较彻底,手术后复查方便。手术前除了常规准备外,还应细致行鼻内窥镜检查了解鼻腔的形态、病变范围、外观,阅读CT片,判定病变范围,辨别重要部位,注意有无解剖变异,有无骨质破坏,视神经骨管和颈内动脉管骨质是否完整,以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术后还应用药物控制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以减少术中出血,并利用术后的恢复。术后鼻腔、鼻窦引流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故术后换药非常重要。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的鼻腔冲洗方法及喷鼻方法,告知患者注意切忌用力抠鼻,可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提醒患者按时复诊换药,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综合治疗及长期随访与手术本身比较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总之,鼻内镜手术具有照明良好、术野清晰、操作定位准确、创伤小、治愈率高、术后无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及医生均易接受。在本院开展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以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术后应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定期随访,促进恢复,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2]王银霞,任金龙,马银花.30例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7,4(35):38.

[3]古林涛,王启荣,韩飞.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鼻窦冠状位CT研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21(2):118-121.

[4]孙秀珍,于申,刘迎曦等.应用于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引流器的工作原理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7,22(2):160-164.

[5]贝雪艳.金因肽对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术后鼻粘膜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1):112-113.

[6]王广科,王琳,宋文君等.鼻内窥镜手术与经鼻外径路手术治疗眼眶内壁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