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何蓉

何蓉(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5-氨基酮戊酸(ALA)于全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每周1次,共4次。每次随访记录皮损数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30%的患者皮损改善达到60%以上,而对照组的皮损改善均低于60%。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所有皮损计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总计数,与基线比较皮损的计数都减少(P<0.05)。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总计数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P<0.05)。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

【关键词】寻常型痤疮氨基酮戊酸化学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94-02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皮脂产生过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等有关。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和集聚内源性卟啉,主要是粪卟啉。光动力疗法(PDT)是外敷5-氨基酮戊酸(ALA),封包待ALA被毛囊皮脂腺吸收后,产生原卟啉IX。内外源卟啉在红光照射后产生高活性的自由基团,达到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炎症的目的。我们用随机、单盲、面部对照研究,采用低浓度ALA短时间封包,红光光源,观察PDT治疗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60例面部痤疮患者,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排除标准:1、有光敏史,瘢痕疙瘩史;2、2周内有服避孕药或光敏性药物者;3、半年前有服维A酸类药物者;4、1个月内系统性使用抗生素药物者,5、妊娠、哺乳期妇女。

二、治疗和随访

ALA散(商铺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温敏凝胶液基质混合调配成5%浓度的胶液。60例痤疮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ALA于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全面部封包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采用光源为欧美娜红光照射仪(波长633nm,能量128J/cm2),全脸照射30分钟,治疗后嘱患者避免日晒。治疗方案为每周1次,连续4次,治疗结束后的第2,4,8周随访。采用两组对照观察疗效。

三、疗效评价

与基线相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皮损数量变化。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90%;显效为皮损消退60%~89%;好转为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19%。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四、不良反应

每次治疗前、治疗时和随访时记录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疼痛、红斑、水泡、色素沉着、脱屑等出现、消退时间、严重程度、与ALA-PDT的关系、采取措施、转归情况。

五、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9.3.1统计软件。基线的均衡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疗效分析比较采用CMH卡方检验。皮损数量和测量值与基线的改变值的比较分析,视资料的正态分部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

结果

一、患者资料

60例患者入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其中均为男14例,女16例,试验组25例完成试验,3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未按时随访(2例因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3例因工作不能配合随访)。25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随访,20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随访。对对照组27例完成试验(3例因工作不能配合)。

二、疗效

第2~4次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疗效评价无差异。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有效率(30%)优于对照侧(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疗效分析,试验组痊愈0%,显效30%,好转49.5%,无效20.5%;对照组痊愈0%,显效0%,好转47.55%,无效52.45%,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皮损数量变化较基线的改变值:第2次治疗试验组的丘疹和皮损总计数,对照组皮损总计数;第3、4次治疗试验组的粉刺、丘疹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的计数均减少,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2与4周相比,试验组的脓疱的计数减少,改变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与第2周相比,试验组的丘疹计数减少,丘疹的改变值有统计学意义。

三、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有瘙痒(治疗第1~4周分别有6、3、3、2例)、刺痛(治疗第1~4周各有6例)、水肿性红斑(治疗后1天内1例)、色素沉着(治疗后3~4天3例)。瘙痒发生在照光后5分钟之内、刺痛在4分钟之内,随治疗次数增加症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照光结束症状都能消失,瘙痒、刺痛的发生与ALA-PDT有关,但是严重程度较轻,无需处理,可以继续治疗,发生后未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完全消失。1例试验组患者面部在治疗后1天出现水肿性红斑,嘱其用生理氯化钠液湿敷面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天内消退,留有色素沉着。2例患者因色素沉着治疗4次后未来随访;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随访时色素沉着略减轻;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随访时色素沉着完全消退。试验组未出现脓疱、水疱、脱屑。

讨论

林孟盈,丁蕙琳,项蕾红教授用5%5-氨基酮戊酸外敷30例痤疮患者的单侧面部皮损,对照侧皮损外敷安慰剂,封包1小时后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能量128J/cm2,波长633±3nm,治疗结束后第12周试验侧炎性皮损与基线相比减少66%,对照侧炎性皮损减少低于60%。

Wiegell等用20%氨基酮戊酸甲酯(MAL)外敷于21例患者面部,封包3小时后,用红光照射,能量为37J/cm2,每2周1次,共2次,对照组15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的第12周,试验组炎性皮损与基线相比减少68%,对照组炎性皮损无改变,两组非炎性,皮损未减少。本研究表明,治疗结束后的第12周炎性皮损与基线相比减少67%,与林孟盈,丁蕙琳,项蕾红教授及Wiegell的研究相比,其疗效相等。设立对照,随访基线比均衡。本研究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外敷5%ALA的试验组炎性皮损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林孟盈,丁蕙琳,项蕾红教授及Wiegell等结果基本一致。结束后的第2周对照组的脓疱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A-PDT对所有炎性皮损的疗效好,单用红光对脓疱的效果较好。治疗结束后4周时两侧有效率的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至少需要4次,间隔为1周的5%ALA-PDT才能有效治疗痤疮。

林孟盈,丁蕙琳,项蕾红教授研究显示接受光敏剂的PDT治疗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如:疼痛、瘙痒、水肿性红斑、色素沉着等。本研究照光时试验组出现瘙痒、刺痛轻微,患者能耐受,照光结束症状消失,无脓疱、水疱、脱皮,未做任何处理,不影响患者接受治疗,与林孟盈,丁蕙琳,项蕾红教授的研究结论相同,采用低浓度光敏剂的PDT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3例患者试验侧面部出现色素沉着,2例患者因色素沉着失访,其中1例患者色素沉着未处理,于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后完全消退。

低浓度的光敏剂、短时间的封包、红光光源的PDT能有效的治疗炎性痤疮,不良反应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为中重度痤疮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是PDT及光敏剂在临床治疗痤疮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参考文献

[1]WiegellSRWulfHC.Photodynamictherapyofacnevulgarisusingmethylaminolaevulinate:abinde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BrJDermatol,2006,154(5):969-976.

[2]WiegellSR,WulfHC.Photodynamictherapyofacnevulgarisusing5-aminolevulinicacidversusmethylaminolaevulinate.JAmAcadDermatol,2006,54(4):647-651.

[3]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05:829-833.

[4]林孟盈,丁蕙琳,项蕾红.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年2月第4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