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与国外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与国外的比较

陈东

陈东

〔摘要〕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小学的数学教育更是广大老师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但是,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国外的小学数学教育相比,还有许多差异和不足。本文就讲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下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国外教育对比

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小学数学的发展都不应该止步不前。我们要多多学习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的小学教育发展模式,以此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1我国小学数学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数与代数”经历了多次变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主要的传统特点表现为:重视计算的“双基”;重视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重视应用题教学的体系。近些年来,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一些是有关于数的计算或运算的教学方面,一些是关于教科书的编写方面。改革至今,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更符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删减了大量偏、难、旧的内容;教学方式有了重大突破,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动手操作明显得增多;教学评价的手段和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国家的数学教育带来了新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着重书面考试轻实践活动、重知识传授和掌握轻能力培养的等倾向,这些造成了我国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但探索研究能力落后的不良现象,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我国小学教育和国外教育的比较分析

我国的小学教育由于受文化,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影响,和外国的教育有很大不同。下面,我们就将深入的来研究一下这些差异。日本和我国同属东方文化系统,在数学教育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近几十年来,日本数学教育的改革更多地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的改革思想和经验,并有机地融入自己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文献综述,初步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国外许多学者从日本教育或者课程的历史发展来研究日本的教育发展特点。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我国教育界近年来对日本课程改革的研究非常重视,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蓬勃开展。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国家的数学教育带来了新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而数学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新课程改革当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研究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的解决新教材存在的问题,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发展下去。借鉴国外小学教育成功的发展经验,将是我们小学数学发展的一个捷径。目前,人们对教科书的认识已由“教”的材料向“学”的材料转变,这也就意味着,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教”,更主要的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近年来学术界对教科书的研究也正处在逐步的深入当中,其中有纵向上的对我国历届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也有与国外发达国家教科书进行的横向比较分析。从横向比较来说,虽然已有一些与美国教育比较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比较研究大都是针对中美教育思想与制度差别的整体宏观比较,而针对小学阶段的中美两国的教科书的比较研究还相对较少。所以,我们从这方面入手,分析中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

3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展望

综观日本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数学教育的改革更多地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的改革思想和经验,并有机地融入自己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后,我国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增添我们教育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例题、习题都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通常作为讲解知识、学习解题方法的学习途径,例题的的数量直接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习题则是用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的体验以及数学观的形成。中日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欲呈现的具体内容都放于教科书的中间部分,每一节内容都按照以下方式编排:节题名—呈现新知识的例题—巩固新知识的习题。然而,两国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从这些差异中看出问题的关键,从而能更好的变革我们的教材。比如日本东京版讲到分数的意义,分割量分数:用来表示一个量对应的分割计算的结果得到的量的那个数。比如:8个人分吃2kg的西瓜,原来西瓜的8分之2,也就是4分之1(kg)。最近提出新的概念分割量分数,它确实不是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表现方法,但是,明白了这样的意义,就可以意识到,实践的必要性并非是排斥哪个方面,两者的意义都要明白,和日常生活的关联,也可以清楚地明白对计算的思考过程。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只凭一次考试和一次观察不足以了解学生成长的全貌,因此,需要积累反映学生进步和成长过程的资料作为评价学生整体发展的依据,教师评语和成长记录袋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应用可以弥补定量教学评价的缺陷。当今,经济的发展需要人具备合作意识和更高的问题解决能力,我国要注意这种变化,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是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当今的社会发展变化万千,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适合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出教育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2)

2苏洪雨.中国与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问题水平比较[J].现代教学,2007(4)

3高峡.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9(6)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十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