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在高原地区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小剂量氯胺酮在高原地区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

尼玛旦增

尼玛旦增(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西藏拉萨8500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188-01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高原地区剖宫产连硬外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剖宫产手术,选择连硬外麻醉后应用氯胺酮1mg/kg,于切皮前静脉缓慢注射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14例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7%(2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高原地区剖宫产连硬外麻醉中应用不受高原低氧环境的影响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高原氯胺酮剖宫产麻醉

高原低氧环境下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所以麻醉中发生呼吸抑制是首要危及患者生命的因素,产科麻醉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高危专业,不仅涉及解剖学、新生儿科学、药理学、急救复苏等学科,而且关系到产妇与婴儿二者的安危。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母婴安全,减少并发症是产科麻醉应掌握的原则。剖宫产术,我国首选连硬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也较常用,但脊柱畸形、出凝血功能障碍及穿刺部位感染者,可选局部麻醉复合小剂量全麻药物。硬外麻醉一般情况下镇痛良好,肌松满意,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轻微,可控性较强,但也容易因骶丛阻滞不全引起产妇疼痛、精神紧张和恐惧不安,因此术中合理辅用适当的镇痛镇静药物甚为必要。阿片类等常用辅助药,易致新生儿呼吸抑制、反应迟钝及Apgar评分降低。硬外复合少量氯胺酮(1mg/kg)可以预防和治疗硬外阻滞下剖宫产过程中的牵拉反应及宫缩痛。氯胺酮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基础麻醉及连硬膜外麻醉的辅助药,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116例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与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急诊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16例,平均年龄25.3岁,平均体重55-70kg。术前生命体征正常、无妊高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4例,无颅内高压表现,脊柱四肢无畸形,穿刺区无感染灶。

1.2麻醉方法术前未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ECG、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窦性心动过缓者开放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常规消毒选择腰2-3椎间隙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5cm,注射2%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出现麻醉平面至T8并无全脊麻症象,即刻注入2%利多卡因10ml,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5-10分钟后患者宫缩痛明显减轻,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切皮无感觉,术中血压、心率轻度增加,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血氧饱和度降到90%以下,及时给予加压面罩吸氧后迅速回升至95%以上;术毕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状态,意识清晰。

2结果

114例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7%,其中2例取出胎儿时血氧饱和度降到85%-90%,立即给予加压面罩吸氧,1分钟后升至95%以上。

3结论

氯胺酮是N-甲基-D-天冬氨(NMDA)酸受体拮抗药与NMDA受体的苯环已哌啶位点结合而发挥镇痛作用,也可通过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作用,其镇痛作用显著,起效快,时效短,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无阿片类药物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成瘾等不良反应[1],另外氯胺酮具有催产作用,消除镇痛,增强子宫肌张力和收缩力的作用,对新生儿几乎无抑制。

虽然高原低氧环境下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但经鼻导管吸氧都能得到良好的预防作用,也证明小剂量氯胺酮完全可以应用在高原地区剖宫产麻醉的辅助药,也是目前主要的剖宫产麻醉的辅助药,但特别注意氯胺酮的剂量及有关抢救药品和器具的准备,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陈怡绮,王英伟.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