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腔积液的临床化验检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浆膜腔积液的临床化验检查

胡淑萍陈静

胡淑萍陈静(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157000)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159-02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若有多量液体贮留,形成积液,即为病理变化。积液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胸腔积液、腹水和心包积液等。临床上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漏出液为非炎症所致,渗出液为炎症、肿瘤所致。目的讨论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化验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化验检查。结论可以通过透明度的变化,大概判断腔液的性质,漏出液清晰或微混,渗出液多浑浊。正常胸液pH接近7.6。pH降低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积液,脓胸、食管破裂、类风湿性积液等,脓胸时pH<7.0。结核性和恶性积液也可降低。pH对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葡萄糖测定。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化验检查

一、浆膜腔液量

【参考值】胸膜液20ml;腹膜液<100ml;心包膜液10~50ml。

【临床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若有多量液体贮留,形成积液,即为病理变化。积液因部位不同而分别称为胸腔积液、腹水和心包积液等。临床上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漏出液为非炎症所致,渗出液为炎症、肿瘤所致。

二、浆膜腔液颜色

【临床意义】正常浆膜腔液为淡黄色。

1.红色血性常见于急性结核性胸(腹)膜炎,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穿刺损伤等。

2.黄色脓性或脓血性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性肺炎合并脓胸时。

3.乳白色常见于丝虫病、淋巴结核及肿瘤、肾病变、肝硬化、腹膜癌等。

4.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

5.黑色提示胸膜曲霉菌感染。

6.黏稠样积液提示恶性间皮瘤。

7.含“碎屑”样积液常见类风湿病变。

8.浑浊性积液见于结核性胸(腹)膜炎、阑尾炎穿孔、肠梗阻等引起的腹膜炎等。

三、浆膜腔液透明度

【临床意义】可以通过透明度的变化,大概判断腔液的性质,漏出液清晰或微混,渗出液多浑浊。

四、浆膜腔液密度

【临床意义】<1.018为漏出液;>1.018为渗出液。

五、浆膜腔液pH

【临床意义】正常胸液pH接近7.6。pH降低见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积液,脓胸、食管破裂、类风湿性积液等,脓胸时pH<7.0。结核性和恶性积液也可降低。pH对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葡萄糖测定。

六、浆膜腔液细胞计数及分类

【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

漏出液中白细胞较少,常低于1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少量间皮细胞。渗出液细胞较多,常高于500×106/L,在两者之间无明显区别界线,需结合临床情况具体分析。

2.细胞分类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渗出液,结核性浆膜炎早期亦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2)淋巴细胞增多:提示慢性炎症,如结核、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糜胸等。

(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和结核性渗出液的吸收期等。多次穿刺刺激、人工气胸、脓胸、手术后积液、肺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霍奇金病、间皮瘤等,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在积液中增多。

(4)组织细胞增多:在炎症情况下,除可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外,常伴有组织细胞。

(5)间皮细胞增多:表示浆膜刺激或受损,在肿瘤性积液时常见明显增多。

七、浆膜腔液脱落细胞检查

【临床意义】在胸腔积液和腹水中检查肿瘤细胞,对诊断胸(腹)腔肿瘤十分必要,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达90%。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以及原发性间皮细胞瘤、间皮细胞肉瘤等发生转移时,均可在浆膜积液中找到其有关的肿瘤细胞。

八、浆膜腔液蛋白质测定

【参考值】李凡它试验(Rivalta)阴性,蛋白定量25~30g/L。

【临床意义】

1.李凡它试验(Rivalta)漏出液黏蛋白定性为阴性,渗出液阳性。

2.渗出液蛋白定量>30g/L,常见于化脓性、结核性疾患、恶性肿瘤、肝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等。积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比值>0.5。

3.漏出液蛋白定量<25g/L,常见于心功能不全、肾病变及肝硬化。积液总蛋白与血清总蛋白比值<0.5。

九、浆膜腔液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3.9~6.1mmol/L。

【临床意义】

1.漏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含量相似。

2.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血糖。如积液中葡萄糖含量<3.63mmol/L,或积液中含量与血中含量的比值<0.5,常见于风湿性积液、脓性积液、恶性肿瘤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狼疮性积液或食管破裂等。

十、浆膜腔液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临床意义】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有助于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渗出液>200U/L,漏出液<200U/L。当浆膜腔积液中LDH与血清LDH之比值≥0.6时,多为渗出液;反之则为漏出液。化脓性积液胸膜炎显著增高,可达正常血清的30倍,其次为癌性积液,结核性积液略高于正常,有助于鉴别诊断。LDH>500U/L提示为恶性肿瘤或并发细菌感染。

十一、浆膜腔液腺苷酸脱氨酶活性测定

【参考值】0~20U/L。

【临床意义】腺苷酸脱氨酶(ADA)活性测定对结核性积液与恶性肿瘤性积液的区别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时,ADA活性明显增高(>45U/L)。在恶性肿瘤性积液、狼疮性积液,以及由肝炎、肝硬化所致的积液时,其ADA活性仅轻度增高(<45U/L)。

十二、浆膜腔液溶菌酶检测

【临床意义】结核性积液溶菌酶的含量与血清溶菌酶含量的比值常>1.0,而恶性浆膜腔积液中此比值<1.0,故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十三、浆膜腔液铁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中铁蛋白可作为肿瘤性积液与结核性炎性积液的鉴别诊断指标,若浆膜腔积液中铁蛋白>150μg/L,溶菌酶不高,则为肿瘤性积液的可能性较大。

十四、浆膜腔液细菌学检查

1.怀疑有细菌感染时,应将标本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做抗酸染色和革兰染色。

2.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标本量l0~20ml。注入蓝盖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3.对于已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在2次用药之间采集,选择绿盖血培养瓶,瓶内有吸附剂,可吸附部分抗生素,使抗生素对细菌培养的干扰降到最低。

十五、浆膜腔液寄生虫检查

乳糜液中可发现微丝蚴。

十六、浆膜腔液癌胚抗原测定

癌胚抗原(CEA)>20μg/L,强烈提示为恶性胸(腹)水。

参考文献

[1]樊英,李龙芸;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J];癌症进展;2005年02期.

[2]周道银,惠小阳,杜家美.胸腹心包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方法的改进[J];临床检验杂志;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