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护理沈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糖尿病足的护理沈艳

沈艳

沈艳(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15)

【摘要】糖尿病足(DF)又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即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监控血糖、局部创面护理、足部护理、心理护理等,旨在在早期临床护理中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减少糖尿病足截肢比例,增加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85-02

糖尿病足(DM)是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WHO将其定义为在糖尿病基础上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常常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2]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溃疡和坏疽等症状,是糖尿病人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护理中的一大难题。据资料报道,全球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渐增多,但发生率及所占比例却在逐年下降,其中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监控血糖、局部创面护理以及糖尿病教育等方面。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控制饮食

糖尿病足患者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的基本措施,也是糖尿病足得以良好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一般原则是,糖尿病病程较短,病人体质较好,以糖尿病足为首发表现,且创面多为湿性坏疽者,要严格控制饮食的摄人;[2]有十年以上糖尿病病程,身体瘦弱,抵抗力低下,创口颜色暗淡,分泌物清稀、无臭味,愈合缓慢的患者,则应适当增加营养支持。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时,需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生活习惯、运动量而制定食谱,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能够均衡地摄人,应尽量做到:①控制总热量,遵循总热量分配的餐次的安排: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15%,脂肪25%;指导病人日常食物一天三餐的核算方法:早餐1/5,中餐2/5,晚餐2/5。努力做到定时定量,三餐合理搭配。饥饿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在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增减食物。超体重者忌吃油荤、煎炸食品,食用植物油,少食或禁食内脏,鱼子,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戒烟,限制饮酒,食盐每天<6g。②严格限制食糖、水果、饼干、甜点、含糖饮料的摄入,用木糖醇、蛋白糖等甜味剂满足甜味的口感。③多食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天摄入纤维应达到40~60g。尽量减少外出饮食和宴会,注意食物中水、无机盐、维生素C、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及铬、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取,纠正机体的代谢紊乱状态。④每周定期监测体重1次,尽可能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如体重改变>2kg,应报告医师查找原因。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小腿和足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若一旦发生溃疡或坏疽,应禁止。

①可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等,每天1次,每次20~30min,运动量不可过大,以心脏能耐受,不感觉足部疼痛为宜。尽可能定时、定量,量立而行并持之以恒。有高血压、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则不宜参加。患者,运动中应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血糖仪以及糖块、饼干等含糖的零食,身体不可耐受出现不适应暂停运动,血糖<14mmol/L时应减少运动。运动中患者应注意保护足部,穿合适的鞋袜。

②每天坚持腿部运动15~30分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病变的发生。如a、提脚跟:将脚跟提起、放下,连续20次。b、甩腿:一只脚踩在砖上,双手扶桌,前后甩动提起的脚,甩动10次后脚尖着地,踝关节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旋转20次,然后换另一只脚重复动作。

③毕格尔运动法:该方法可有效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a、平躺,双腿上举45°~60°,架在棉被上至脚部皮肤发白刺痛1min左右,再将腿放下。b、坐至床沿,脚自然下垂,摆动并活动脚趾直到发热或充血。c、平躺床上,注意保温并卧床休息。每日可做2~3次。

3、监控血糖

足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均与血糖密切相关,血糖值搜干预有效与否的最敏感指标,足溃疡的预防是从早期指导病人监控血糖开始的。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主要诱因,血糖控制不良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高出2倍,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促进伤口的愈合,缓解神经病变,从而缩短病程,减少经济费用。应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使用降血糖药物或针剂,坚持糖尿病饮食,尽可能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1.2mmol/L以下。同时还应监测睡前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时的血糖。

4、局部创面护理

①自觉足部麻木、发凉、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尚未溃疡病人,可中药泡脚或每晚用38°~40°的温水泡脚20分钟,应避免下肢足部负重,避免干燥皲裂,避免烫伤、划伤。

②对有水泡的患者,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将混合药液(如胰岛素和庆大霉素)涂在纱布上,敷在伤口处,用无菌纱布包好。一日换药2次。如急性化脓,需切开引流。

③对足部溃疡患者,采取蚕食方法清除坏死组织,以不伤及正常组织或不出血为度,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药包扎。局部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肉芽组织生长,减少液体渗出,加快伤口愈合。同时可用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雾剂,促进创面细胞重生。有窦道者,要清除窦道坏死组织。对足趾发黑坏疽,或下肢血管闭塞足部呈黑色袜套样改变患者,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做好截肢、截趾准备。

④对于已经破溃的伤口,应彻底清洁、消毒,然后用纱布覆盖,防止感染;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药物。对于溃疡面有感染的患者,宜采取抗生素和胰岛素交替涂抹,促进伤口愈合。[3]可每日晨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泡足30min,再用碘伏、过氧化氢溶液、0.9%生理盐水清创消毒,根据糖尿病足的分级不同,其处理方法也不同。

⑤遵医嘱药物治疗,也可根据情况采用中药浸泡治疗。

5、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来说,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给其带来巨大精神负担;而高昂的医疗费用又同时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会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对治疗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另外,心理上易产生无用及孤独感。导致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关心、鼓励和安慰,同时又特别容易被激惹,表现为言语过激,脾气暴躁,无名怒火。因此,护士在实施护理之前,要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是否为空巢家庭、丧偶等)及性格特点,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2]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加强与病人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协助病人日常生活。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信心,告知患者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帮助其建立、保持乐观心态,并及时告知患者治疗进展,以使治疗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糖尿病足患者会有逆反心理,常常将积怨莫名的往医护人员身上发泄。这时,心理护理多了反而不好;相反,对于性情温和而渴求得到关心的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调试将有助于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利于疾病康复。[2]

6、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往往并不重视足部的病变,因此,需使其充分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

①保持足部清洁,坚持每天用37℃~40℃温水(用手试水温)泡脚;然后检查足部,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温度,是否有擦伤、抓伤、水泡等异常情况发生,以及双脚及足底有无鸡眼、肼胝、脚癣,趾缝间是否有破溃,如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洗脚后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彻底擦干,涂抹润肤霜等以防止干裂;涂好后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足部,动作轻柔,每次30min,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患者行动不便时可让家属协助按摩;最后运动下肢,如足部及足趾向上、下、内、外运动,甩动小腿等等。

②积极预防足外伤是防止足溃疡发生的根本措施,任何一处微小损伤,都有可能发展成足部坏疽。在修剪指甲时,要用指甲刀,勿用剪刀。应在温水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剪趾甲不能太靠近皮肤,不要剪得过短,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剪趾甲时必须横向剪直,两角锉圆。有脚垫的患者不要削挖,应请专业人员处理。嵌入性指甲或鹰爪指甲切勿自行处理,应找整形外科医生处理。修剪趾甲时观察有无趾甲过长、过厚、嵌甲、甲沟炎、紫甲、皮下出血等现象,不要随便修剪或用化学品消除脚上的鸡眼、胼胝,不要涂腐蚀性强的膏药,积极治疗鸡眼、胼胝及足癣等。气温低时要格外注意保暖,当双足或双趾发凉时,不可用热水泡脚,禁用电热毯、热水袋,以防止烫伤皮肤。

③不剧烈运动,尽量卧床休息以达到足部减负效果,若不能卧床休息,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鞋具。应选择大小适宜、圆头、透气性好、松软的布制鞋,穿松软宽松的白色棉制袜,有利于发现足部分泌物,袜子每天换洗,保持清洁。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异物,运动时保持鞋袜平整,以免足底受伤。不穿露脚趾的鞋子,不穿夹趾凉鞋,不赤脚行走。需选购新鞋应下午进行,新鞋要短时间试穿,然后逐渐延长试穿时间。

④坐姿要端正,避免长时间双腿交叉,以免压迫血管、神经。可利用特殊矫形鞋子或矫形器来改变患者足部压力,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

⑤保持足部皮肤清洁,一旦发现皮肤破损,立即处理以防感染。对局部皮肤有红、热、疼,但感染未发生扩散及没有水疱者,嘱患者按医嘱用药,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受压。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用药护理

在糖尿病足的治疗过程中抗生素和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非常重要,一定要用正确、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严格掌握口服降糖药物、降压药物等的剂量和服药时间,定时监测血糖和血压,根据医嘱及时调整剂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适时加减或更改处方,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应注意:①口服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在餐前服用,有肝肾功能减退者不宜使用。②胰岛素在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次,确保进餐后血糖升高时间与胰岛素开始作用时间一致.不会诱发低血糖。注射胰岛素注意每毫升所含单位量,确保时间、剂量正确;注射部位经常轮换以免皮下硬节影响吸收;注射后观察有无疲乏、饥饿、头昏、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尿糖变化及时调整用量。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测血糖,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做好血糖监测记录及胰岛索注射记录。

8、糖尿病教育

组成糖尿病足教育小组,制定糖尿病足教育计划,以集体授课、单个指导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防治糖尿病足的重要途径和注意事项,使其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加强对此疾病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减少致残率。

小结

糖尿病足是长期高血糖并继发于神经和血管损害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护理涉及饮食、运动、心理、药物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的调护。糖尿病足已经严重危害了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结合具体的病情,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注意生活细节,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各种外界因素对足部造成损伤,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将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艳军.26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08,2.

[2]夏莉琼,黄敏.基于循证医学的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4).

[3]魏志华,宋堑.老年糖尿病足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