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牵引与扩大牙弓联合矫正骨性Ⅲ类错颌的上颌埋伏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前方牵引与扩大牙弓联合矫正骨性Ⅲ类错颌的上颌埋伏牙

张微艳1王晓红2温黎明3

张微艳1王晓红2温黎明3

(1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口腔科021400)

(2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口腔科021400;3河北联合大学口腔医学院300000)

【摘要】青春发育期Ⅲ类错颌畸形[1]特征为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如果上颌含有埋伏阻生牙,则又加重了上颌发育不足,如不及时矫正,既影响了颜面部的美观及口腔功能,又存在埋伏牙形成含牙囊肿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二十例上颌发育不足者并含有无自行萌出能力的埋伏牙的安氏Ⅲ类患者[2],采用前方牵引矫正器与扩大牙弓联合矫正。结果该治疗方法既补充了上牙弓发育不足,又增加了口腔功能。结论采用前方牵引器与扩大牙弓联合治疗,既促进了上颌向前发育,又可将上颌埋伏牙牵引导萌,疗效满意。

【关键词】Ⅲ类错颌畸形埋伏阻生牙前方牵引器与扩大牙弓

一、临床资料

正畸临床二十例安氏Ⅲ类患者,年龄11—13岁,临床检查面中三分之一凹陷,下颌不能退到对刃。第一磨牙均为近中关系,二十例患者均有上颌埋伏牙,均为无间隙或间隙不足,无自行萌出的条件,埋伏牙有切牙5例,尖牙5例,双尖牙10例。头影测量:SNA小于正常值,A点后移,SNB大于或等于正常值,ANB小于-2°,最小者达-7°。

二、矫正过程

1、矫正拍摄X光片进行分析,制定矫正计划。

2、选用国产前方牵引器,根据患者面型调整。

3、口内戴上扩大器及矫正附件,第一双尖牙面颊侧做牵引钩。

4、上颌前方牵引器与口内扩大器上的颊侧牵引钩进行弹性牵引,加力方向与上颌平面角成负30°角,力为300-600克,每日连续戴用12小时以上,扩大器缓慢加力,隔日加力一次。

5、每三到四次复诊一次,检查前牙咬合情况及磨牙关系的改变,牵引力的大小、方向、扩大器加力情况,待后牙反颌解除后,停止扩大器加力。

6、前方牵引6个月,拆除上颌扩大器,上颌第一恒磨牙做带环,集中间隙,在埋伏牙处置钛镍推簧,为埋伏牙开展间隙。

7、前方牵引6-9个月停止,上颌逐渐开展出间隙,拍片检查埋伏牙情况。

8、待埋伏牙间隙充余后,开窗牵引导萌调整位置排入牙列。

9、配合下颌矫正适当Ⅲ类牵引解除前牙反牙合。

三、结果

经前方牵引与扩大牙弓矫正后,上颌硬组织改变明显,上颌向前发育,上牙弓长度增加,下颌后退,前牙覆颌覆盖情况正常。SNA角度增加3-5°,A点前移。上颌第一恒磨牙到S点的距离增加。SNB减少2°以上,ANB角等于0或大于0。上颌埋伏牙牵引导萌调整到位后平均上颌牙弓长度增加10-16mm。第一恒磨牙咬合关系[3]有所改善,经牵引萌出的牙齿电测活力正常,增加口腔功能。无根或短根埋伏阻生牙矫正后根生长与同名牙根相同。矫正结果表明无根或短根的埋伏牙在生长发育期及时矫正,创造萌出条件,其牙根有再生长再发育的潜力。

四、典型病例介绍

例1XX,男,12岁。

15-25、46-36反颌、16-14、24-26之间无间隙,15、25未萌出,前牙反覆盖10mm。

(见图1)

矫正前:见图1-1

图1-1

曲断所示:15、25有牙胚,埋伏牙在14、24牙根尖上方。15、25根形成不足三分之一。

矫正后:见图1-2

图1-2

头颅侧位分析:SNA77°,SNB84°,BANB-7°经前方牵引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联合矫正后一年,16-24、24-26出现间隙,经牵引导萌两年后15、25完全萌出,上颌发育良好。

矫正后头颅侧位测量:SNA82°,SNB82°,ANB0°矫正后头颅侧位片角度改变。校正前后对比。(见图1-3)。

图1-3

例2XX,女,11岁。

口内检查:13-23、43-33反颌,21未萌出,间隙不足。(见图2)

曲断所示:21根部良好,21短根,畸形,埋伏。

头颅侧位分析:SNA80°,SNB82°,ANB-2°

矫治步骤:经前方牵引加牙弓扩大联合矫正一年,开扩出21间隙,21自行萌出,21开窗助萌,16、26、36、46中性,13-23、43-33覆盖良好。矫正后头颅侧位测量:SNA82°,SNB80°,ANB2°,矫正后头颅侧位角度改变(见图2-3)。

矫正前:见图2-1

图2-1

矫正后:见图1-2

图2-2

矫正前后对比:见图2-3

图2-3

五、讨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发病机制为上和发育不足,上颌含有埋伏阻生齿,造成上颌牙齿萌出的减少,而使牙弓长度不足加重,上颌后缩。此年龄段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大,组织对外界刺激反应快,可塑性强,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进行前方牵引与扩大牙弓及推磨牙向后联合矫正,随着上颌的向前移动及上双尖牙,磨牙及颊侧向远中的移动,刺激上颌骨的四个骨缝充分,开扩性移位,增加上颌骨的骨量,随着埋伏牙的萌出,增加牙弓的长度,上上颌骨改建,同时控制下颌生长,从而使骨性Ⅲ类错颌牙合得以矫正,改善面型,增加口腔功能。

上颌前方牵引以上额部和颏部为支抗,牵引上颌向前时颏部的支抗可以通过下颌骨骨体传导到髁突,从而减少颏部的生长和下颌骨体的延长。上颌扩大器的矫形力可打开中缝增加上牙弓的宽度来解除后牙的反颌牙合。适当时期可配合推磨牙向后,来解除第一磨牙的近中错颌牙合,增加上颌牙弓的周长后集中间隙,利用镍钛推簧产生持续的轻力,以达到相互移动的效果,给埋伏牙创造间隙,牙槽骨也随着埋伏牙生长萌出不断新生,增加上颌骨的长度改善,上颌骨的发育不足。

阻生埋伏牙的导萌在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但对骨内严重阻生的双尖牙从无根到根长出与同名牙相同,则未见报道。经临床矫正效果表明,无根埋伏牙阻生齿在生长发育期内矫正创造萌出条件给予一定的矫形力,其牙根有再发育的潜力,萌出后活力正常,功能正常。

经上颌前方牵引扩大牙弓联合矫正后,既牵引上颌骨的向前生长,又为阻生齿开创了间隙,使阻生齿牵引导萌后调整入列。有效的增加上颌骨及牙的长度,又消除了阻生齿埋在颌骨内易形成含牙囊肿的可能性。因而利用前方牵引扩大牙弓联合矫正,对纠正Ⅲ类骨性错颌畸形及含有上颌埋伏牙的患者是十分有利,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曾祥龙主编.现代口腔正畸学.北京医科大学.2000.

[2]付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第五版,北京.2007.

[3]安薇薇,王邦康,白玉兴.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牙尖交错位颌接触特征初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12):73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