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雷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雷娥

雷娥袁媛

雷娥袁媛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114例急诊手术患者,将其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为5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然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优质护理,并将两组改变的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记录。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等生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从而为后期治疗效果做了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急诊手术;生理;心理

目前,手术是治疗疾病最为常用的手段,虽然患者病情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手术具有创伤性、风险高等特点,患者存在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据统计,每年大约有4%-25%的手术患者术后存在术后并发症,因此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和常规手术相比,急诊手术更是情况紧急,因术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从而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更加细致的优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护理是近几年尝试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它遵循“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基本宗旨,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进行综合护理的过程。为了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本文选择114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114例手术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两组各为57例患者。观察组5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22例,年龄均在22-68岁,平均年龄为(47.1±3.7)岁,17例为普外科,30例为妇产科,10例为骨科。对照组5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均在22-69岁,平均年龄为(48.2±3.9)岁,18例为普外科,29例为妇产科,10例为骨科。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等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口头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操作,从而促使患者安心手术。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生理情况、发育情况、心理状况、焦虑抑等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1.2.2术中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调试到合适的温度,并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控制好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需要仔细与患者核对基本信息,并适当安慰患者,缓解其紧张、恐慌心理,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发生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2.3术后护理

将患者送回病房之前需要用生理盐水对其皮肤血迹进行清洗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另外,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与锻炼,从而促使患者早日恢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血压、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等生理指标,并对患者护理前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抑郁情况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呈现。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呈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采用x2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除此之外,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众所周知,因急诊患者发病具有不确定性,场所也不稳定,有可能是工作场所、家中等等,并且病情较为严重,变化速度快,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有效处理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急诊事发突然,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手术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讲解疾病原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疾病充分了解,并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从而稳定患者不良情绪。针对急诊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缓解情绪,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目前的手术室护理已经不再单一,更加系统化与人性化,不仅使护理工作更加全面丰富化,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都没有较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虽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都已得到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手术室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并保障手术顺利的进行与完成,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匀,潘名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5):1836-1839.

[2]许惠春,张强.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124-125.

[3]吴会珍,于润起.手术室优质护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14):591-592.

[4]原高燕,马骞.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