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与班级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与班级教育

曹伟

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黎明小学:曹伟

本人从事小学品德教育二十余年,同课程改革风雨兼程数个春秋,在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中,颇有感触,可概括为“学科教学是班级教育的源泉,班级教育是学科教学的升华”,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学科特点。

今天三——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课改前名叫《思想品德》,从字面上看,意思更加深化了,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熏陶的同时,更需要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科学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内容上,比以前更加丰富了,从版面上,比以前更加有趣味了,多采用卡通人物画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班级教育的特点。

要建设一个和谐、奋发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当然包括许多琐碎工作,班级教育也是一个坚持不懈,需付出艰辛努力的工作。但从大方面来说也莫过于这几个方面:安全、纪律、理想、常规。有时,班级教育失败了,让我们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否可以联系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三、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根据小学儿童的认知规律,认识新事物易产生新鲜感,但认知肤浅。如果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效果会更有针对性。

记得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时,主题是“人类的家园”,课文有《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个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生是认认真真学习课文,身临其境地讲述着动人的故事,热烈交流讨论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兴致非常高。于是我动了一下脑筋,升华的时候到了。恰逢这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于是让学生办手抄报,搜集或准备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学生的作品内容可丰富啦:有诗歌、图画、谜语等,都是围绕“环保”的。接着让学生办黑板报,主题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开展为玉树同胞献爱心活动,举行地震逃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开展这些活动后,学生主动提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城乡环境卫生从小事做起,班里设卫生监督岗,每人每天轮流负责,比一比谁的工作做得最好,谁的卫生习惯最好。在此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每人写一条温馨的环保标语,以警示大家。这样以来学生确实学以致用,大大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又比如在班级教育方面,临到后半期,我班学生学习上有厌倦情绪,同学之间常常不能友好地相处,我困惑了,束手无措了,于是我想到了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再见了,我的小学生活”,联系课文《我的成长足迹》、《临别感言》,认真学习课文内容,感受文中小主人公的故事,向同学说说心里话,看看、想想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相处的,读读向老师说的心里话,同学们深有感触。此时,再联系到我们班级中出现的那些现象,给学生说:“小学生活是难忘的,学习是快乐的,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宝贵的。”让学生将行为与《品德与社会》书上的小伙伴对照一下,同学之间互写临别赠言或者写上美好的祝愿,老师给每个学生写毕业赠言,经过这些工作,现在我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全班学生和睦相处,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有关《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与班级教育的案例不胜枚举,总之,我认为学科教学不能单一、孤立地进行,如果那样影响不大,教育不深刻,有违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必须结合生活、学习、社会现象等的实际,开展学科教学与班级教育工作。

“教育即生活”,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熏陶,乐学、爱学。本人多年来《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与班级教育的一点体会,不是什么高谈阔论,只不过是我的一点实在做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