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 2

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叶淑凤(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松溪353500)

【摘要】师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共同交流探讨,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努力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并力求有所突破,对文本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这样,才是有效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TheoryclassroomteachingteachersandthestudentsinteractionofusefulnessYeShu-feng

【Abstract】Teachersandthestudentsatequaldemocracyoffoundationup,commonexchangesstudy,adoptabundantperseteachingmeans,effortcompletionpre-establishedteachingtarget,andtryhardfortohavebreak,totextoriginformationoverallbutdeepofunderstanding,developmentthestudent'sknowledgeandability,exaltationthestudent'scharacterthinkingability.So,bevalidteachersandthestudentsinteraction.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Theinteractionoftheteachersandthe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9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9-29-0233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指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有效的结果,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探讨、丰富课程的过程。在互动中,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第二、师生间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的最优化。

师生互动是有效的教学形式,许多教师教学时会采取这种形式,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够“动起来”。但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设置许多问题,学生成了回答问题的机器,一堂课很热闹;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律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学生学得很愉快,精神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样的课堂,师生是动起来了,瞧着出热闹,可是这样的互动是有效的吗?我们对此问几个问题:有没有突破预设问题产生新问题?学生的个性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学生的发言有没有对教师产生促进作用?一律的肯定是不是学生就真的全是正确的?这样一问,就可见上述的师生互动是表面的、浅层的,不是有效的师生互动。目前,这种假的师生互动仍很流行,因此,有必要把师生互动有效性的问题说清楚。下文从“两个前提、三个办法”两个方面具体阐述。

1.两个前提

1.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

民主的前提是平等。教师要做到师生平等,应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前,教师以知识权威自居,轻视学生的智慧,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无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教师的威压下丧失了主体意识,成为一个只会装知识的圆桶,其结果是可悲的。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就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不但从地位更要从灵魂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就能打开紧闭的心扉,消除原有的畏惧教师的心理。这样,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师生的互动交流就不再存有障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的基础,有了民主,师生间就能互动起来,而且这互动的有效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设立预期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这个问题就是预期目标,有了预期目标,师生互动就不会只流于形式,它能使互动过程有序化。在此基础上的师生互动,才能产生效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能超越预期目标,产生新的问题,对问题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全面,更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设立的预期目标,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2.1钻研教材。教材是课程的核心,从教材出发,把握教材,开掘教材,设立的预期目标才能准确地体现教材所要传达的信息。

1.2.2关注学生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预期目标毫无意义,我们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深度广度,更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设立的预期目标,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能在互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为有效的师生互动打下厚实的辅垫。

2.三个办法

2.1设置高质量的问题。

互动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师生互动的结果,问题不仅由教师提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并极力去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水平,要以自己的一两个问题,引出学生的多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高质量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1问题要有价值。所谓的有价值,就是所提的问题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创新,必须是经过认真思考与反复的探讨才能解决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对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必然有一定的好处。课堂对话中,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样,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可,教师切不可搞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突现个体的个性特征,是课改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这里也是教学问题“有价值”的最好体现。

2.1.2提问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问题的提出来要依据教学的目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针对教材的实际程度不同和学生的发展水平面来选择问题一方面要利于教材精髓的挖掘,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疑难问题的解决。在《孔乙己》一文中,设置问题“孔乙的己可悲性”就远比问“孔乙己的结局或下场”有针对性,其内涵丰富得多,它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就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3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所谓的“一定的梯度”,是指教师的问题是拾级而上的,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还以《孔乙己》为例,我设置了四个问题:可笑的孔乙己,可爱的孔乙己,可怜的孔乙己,可悲的孔乙己,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其涵盖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刻。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孔乙己的理解就很全面。

2.2教学形式多样。

旧型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导致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能使学生始终有新鲜感。有的课教师上,有的课学生上,有的课则师生一起活动。这样,师生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且永远不会厌倦。如教《孔雀东南飞》一文,师生一起设计剧本,一起演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荷花淀》一文,学生参照文中人物的形象,一位女生扮水生嫂道出自己的心理,一位男生扮演水生,道出了人物的个性,活现了人物形象,教师在一边旁白,师生共同参与,经过多次的试演,全班的学生都深刻地理解了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些学生对人物还有了独特的理解。

2.3教学解读多样化。

教师尊重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对课文的个性解读。在教读《药》一文中,有学生就认为不能说华老栓愚昧,因为在一个无法医治肺结核的时代,为了心爱的儿子,他去买人血馒头,正体现了他对儿子深沉的爱。说他愚昧,完全是对亲情的的漠视。也有学生认为《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为了一夜的风采而付出十年的艰辛是值得的,因为很多人一辈子到老都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更何况她由此懂得了人生的艰辛,人性的真谛。这些个性的解读说明他们理解了文本,见解也十分独到。更加深了文本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见解。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使师生在互相学习中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教师美好的师德是这种关系建立的基础。因为学生的心扉总是向那些他们认为值得敬重,品德高尚的教师敞开。所以,我们既为人师,就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居高临下俯视学生,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师生互动这座桥梁,进入素质教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效性》

[2]《高中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