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贴近实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走进生活贴近实际

孔宏敏

孔宏敏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初级中学6632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的发展需求。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身边人和关注身边事,落实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目标,在生活化的课堂上获得知识、获得成长。那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通过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习能力,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要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情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2-011-01

著名教育学者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观点,为生活化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局限于“空谈”,而是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创造富有特色的生活化课堂,这样《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有关生活教育情境在课堂的渗透方法,本文分析如下:

一、烘托氛围,导入生活化的教育情境

《道德与法治》本身是一门专业且严谨的学科,如果能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的气息,将抽象的政治观点与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那么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现该门学科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以《地球的叹息》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体会“地球叹息”的内涵,切身感受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课前给学生播放土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三声叹息”:第一声叹息“唉,我的头发”,大家一起讨论“地球脱发”的原因;第二声叹息“咳,我喘不过气来”,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探讨我国制定的法律保护措施。在有步骤的教学指引下,学生一方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感到非常震惊,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参与学习讨论,探讨解决的方法。第三声叹息“唉,我的身体发臭”,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地球上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最后预留作业:大家想一想,地球的“第四声叹息”是什么?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积极地参与学习讨论,大家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整合资源,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渗透生活教育情境,教师要通过多元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课堂体验,让他们切身体会道德与法治的相关事件,通过丰富实践、引入多样化的生活教育资源,让生活化的课堂“活”起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获得独特的学习体会。例如学习《交友的智慧》时,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他们熟悉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烘托氛围,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友谊的伟大。然后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出问题:大家平时好朋友多吗?请你与大家一起分享朋友之间的故事,谈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同学在分享过程中,有人提到自己成功的交友经验,也有人提到自己的失败经历,从中表达了交友的得与失。而教师此时也适时给学生介绍几个生活中有关友谊的小故事,如正面的《高山流水》名曲,歌颂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再如负面的《交友不慎,贪官落马》,通过互动讨论与生活化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学生感受到结交益友的重要性,把握友谊的智慧,也就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三、深入内心,渗透生活化的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很多德育教育的素材,通过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活动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引起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锤炼思想道德、塑造良好品质。例如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融入诸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这也是当前教学工作的侧重点。教师可以创新性地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情况,与学生一起创编“校园八荣八耻”:以热爱学习为荣,以逃学厌学为耻;以团结同学为荣,以打架辱骂为耻;以爱护卫生为荣,以破坏公物为耻……”这样的“八荣八耻”更接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息息相关,这才是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学生谨遵“校园八荣八耻”的教诲,将其作为规范自身言行举止的重要依据,这对他们加深道德认识水平、提升道德品质非常有益。

四、注重实践,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课后实践环节非常关键。教师要改变过去的纸质作业模式,将“实践”放在首位,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体现课堂知识的活学活用的教育特色。例如学完《感受新媒体》之后,教师可以建议大家课下自己收集有关“互联网+”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在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新媒体学习、交流及休闲娱乐,切身感受新媒体带来的新变化。最后,让学生思考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好处?通过新媒体传播虚假信息、诈骗信息、负能量信息有哪些危害?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探究与思考,学生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进而树立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意识与观念。通过这种符合教学要求、贴近现实生活的生活化课后作业模式,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且让他们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信息,伴随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全力推动下,生活化教学策略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必然选择,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因此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积极改进教学观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科体验,为全面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0-81.

[2]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