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李静韩顺姿王楠赵艳玲

(临沂大学,276000)

摘要: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健康对我们来说实在的太重要了,面对现在社会的各种食物,己不是以前那种粗茶淡饭的生活了,各种多样化的食物不断涌现,而人们也出现各种困惑,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均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健康;习惯

在学校里,每次去食堂吃饮,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上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一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多元化。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术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笨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种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中所占比重也较少,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能: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己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碗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得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型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谈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餐需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且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一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二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了柔和清悦的音乐配合进食。

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享受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