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森林生态旅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浅论森林生态旅游

王传艳

(莒南县园林管理处山东临沂276612)

摘要:近十年来我们对森林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加强,我们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加深。本文主要浅析森林生态旅游概念、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此同时,谈谈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关于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的探讨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从实质上来说,只是以风光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观赏为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森林生态旅游。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森林生态旅游?

一些研究者或学者就把森林旅游等同于森林生态旅游,例如,江西财经大学李向明在《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研究综述》中就认为森林旅游就是森林生态旅游。虽然两者都是依托森林风景资源而产生的旅游活动,但两者从产生的时间背景和效果是有差异的[2]。

首先,森林旅游产生的时间早于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旅游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而且还有无法衡量的自然生态的价值。一开始,我国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了快速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国家严禁乱砍乱伐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开发森林旅游。然而,在森林旅游的过程当中,人们会带来垃圾,对当地造成噪声和空气污染等,甚至有些游客破坏稀有树种和古树名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提出要在旅游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我们珍贵的森林资源,森林生态旅游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次,从观赏效果的角度来看,森林旅游是基于具有美感的森林旅游资源基础上进行的享乐主义的旅游,而森林生态旅游是基于保护我们宝贵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边旅游边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旅游活动[3]。

二、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分析

截至2013年,我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活立木总蓄积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蓄积122.96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人工林面积仍居世界首位。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资源及其丰富,自然景观千变多彩。据统计,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3000多个,这些保护区中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国家森林公园627个和国家地质公园138个[5]。随着,我国各类保护区网络的逐步建立,使得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物种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30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和130多种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地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

目前,我国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区域主要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国营林场等。

三、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承载力严重超载。在我国,存在部分生态景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诱惑下,使生态旅游环境超载,以致生态系统失衡,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在以往的两大旺和两小旺期间,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获得更多的门票收入无限制的让游客进入,造成人看人的景象,大量人流的涌入致使水土流失,土壤板结[8]。加之,游客超量,影响了当地生物活动的自然规律使得野生动物活动受到束缚,甚至造成一些生物繁殖率的降低和一些珍惜植物的灭绝。

2、不合理不科学的开发建设。在我国,部分景区为了修建索道、公路、酒店及其他场所设施从而砍伐大片森林;甚至,有些旅游主管部门未经过市场调研和专业人事的规划设计就着手建设,也不管资金是否充足以及将来投资能否按期收回。这样,往往造成了一些景区还未开门就关门的现象。

3、产品复制成分较多,缺乏地方特色。由于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中的主打,同时也将是最受欢迎的四大旅游中的一种(四大旅游:绿色旅游、文化旅游、专项旅游、保健旅游),凡是一些有森林资源的地方,一些投资商和地方政府就想尽心思开发成森林生态旅游类型,在他们急切的心情下就照搬其他地方的旅游项目设计和形式,甚至不管植物是否能适应当地气候,就大篇幅地把其他地方的植物迁移回来,导致了全国大部分森林生态旅游雷同,失去了本地独有的气息,并且所谓的森林生态旅游片地开花的情形[9]。

五、总结

目前,我国对森林生态旅游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国南方和北方林业生态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森林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森林生态旅游现状、现存问题的研究以及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而缺乏对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和规划方面的研究。在森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方面,主要是在对森林旅游资源数量和空间布局的研究,而缺乏对森林生态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以及他们互动关系的研究[16]。

森林生态旅游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而忽略了我们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而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根本上的制约作用。关于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很少,因此无法准确地找出森林生态旅游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如果我们真正加大在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力度,我认为可以运用生态理论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计算其承载能力,然后对其森林生态旅游各方面相关因子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免遭破坏,从而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微.对森林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的再认识.森林工程.2011;21(6).

[2]唐善茂.近十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研究综述.2010;9(10).

[3]李维余.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财经科学.2011/2239期.

[4]李洪波.陈金华.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级评价的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10(6).

[5]陈静.森林旅游:期待“枝繁叶茂”[N].中国旅游报,2008,6(20):34一36.

[6]吴伟光,楼涛,郑旭理等.自然保护区相关利益者分析及其冲突管理一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2013,25(5):66一68.

[7]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5一46.

[8]蔡平,何伦志,王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利益协调「J〕.经济师,2012,9(1):11一14.

[9]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的兴起私!研究进展仁J〕.经济地理,201121(1).

[10]池丽月.森林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J].林业经济问题,2009,41(1):37一40.

[11]周玲.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12,2(6):8一12.

[12]段庆锋,赵天忠.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浅谈闭.林业资源管理.2004,(3):56一58.

[13]桑景拴.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当议闭.林业建设.2007,(l):28一31.

[14]牛亚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12(6):42一45.

[15]芦维忠.甘肃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开发初探闭.林业资源理.2003,(2):17一19.

[16]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明.自然资源学报.2009,13(l):81一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