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调节心理因素和患者教育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 1

重视调节心理因素和患者教育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孙亚辉

重视调节心理因素和患者教育预防差错事故发生

孙亚辉(绥化市第一医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156-01

【关键词】心理因素调节患者教育预防差错事故

差错事故是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医疗护理部为了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发生差错事故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培养护士的良好的护理道德,加强工作责任心,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学临床所需、学临床所急,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严格的查对制度;严格管理检查落实,防止松懈心理。同时,要加强患者的医学常识教育,让患者对医学常识有所了解,有助于预防某些医疗差错的和其他意外。

1不良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

导致护士产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1.1客观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的不适常使护士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如:护士的月经期易出现焦虑烦躁、妊娠期身体不适、行动不便、分娩后对孩子的牵挂,部分老护士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中午因连续手术经常不能按时吃饭,而普遍有腰间盘突出、胆囊炎、胃溃疡等疾病,特别是1999年因科内两名护理人员患癌症去世而导致全科室护士为自身的健康状况而担心,集体情绪低落。

1.2社会因素

手术室护士与其他人一样生存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受多种社会关系影响制约。如: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单位内的晋级、调资、工作调动等,科内护士年龄大都在20~40岁之间,难免会出现失恋、婚后夫妻感情不和和家庭纠纷等。总之,护士作为社会成员,时刻受到社会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的制约,都会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

1.3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指护士自身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中遇到不顺,工作中发生了事故差错后,护士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而产生苦闷,耻辱不能自拔感。个别护士从主观不愿意配合某一专科手术或不愿意配合某一位外科医生手术,而在工作中出现不良情绪。

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原因

无影响环境身体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90%5%3%2%

以上是对我科60名护士问卷调查所做的统计图,这10%的不良因素都可能成为发生差错事故的隐患。

2经常不良心理行为反应类型及相应的调节措施

任何一个护士都不愿意在工作中出现事故差错,可当她们的情绪或心理被其他事物影响或干扰时,就非常容易出差错,此时,作为护士长就应该及时提醒和帮助陷入心理困境的护士,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但全科60名护士,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成熟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1理智性对抗型

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对抗干扰的能力强,能及时自觉调整其不良心理行为并很快转为积极行为。如:一个优秀的护士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及时提醒自己工作时要格外仔细,谨防出错。

2.2非理智性对抗型

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则表现为愤怒,采取攻击、冷漠处之或固执、保守行为,此类型的护士心理变化容易观察、发现。要及时找其谈心,了解情况,客观地分析,尽量帮助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在排台时,尽量避开性格比较急躁的医生和复杂手术。

2.3顺应行为型

性格内向的护士则产生压抑情绪,采取回避或自我安慰等。此类型心理不易观察发现,因为这种性格的护士平时很少和别人交流,喜、怒、哀、乐极少挂在脸上,因此,易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安排工作台时,应尽量安排有经验的老护士或者是关系密切的同事同台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因为关系密切的同事,比较了解情况,能及时的提醒和适时的给予理解和安慰。

3加强患者医疗常识的教育

3.1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做到心中有数。

3.2患者对有关操作或治疗不明,有权提出疑问,护士应引起充分重视,警惕和询问是防止差错的好办法。

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病人的教育,“健康教育与临床时间一体化”的护理,是今后我国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发展的趋势,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预防差错的发生,让病人得到真正的实惠。

4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绝大多数护士对护理常规和查对制度是熟悉和掌握的,往往差错事故都是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的瞬间发生的,而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压抑,使注意力不稳定,反应不准确。在工作中调整好心理状态,有效地减少工作中失误,避免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