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观察

刘鹏

(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摘要:目的讨论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例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效果、并发症、住院等情况。结果切除病灶的为38例,切除病变的长度为5~20cm,一次性切除率为100.00%,手术平均时间为(94.33±2.13)min。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少量的创面出血情况,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的患者为10例,发现率为33.33%。为期1年的随访出现复发的为2例。结论总体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近环周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也成为治疗早期食管癌以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而此次研究旨在讨论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特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3月,38例患有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病变位置均在食管环周3/4以上,上述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对对手术的耐受程度较好,排除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至74岁,平均年龄为(44.2±2.1)岁,其中经组织检查正式为早期食管癌的为18例,重度非典型性增生的为14例,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的为6例。

1.2治疗物品

采用内镜治疗其物品有电子胃镜、注射针、止血钳、Hook刀、IT-2刀、金属止血夹、透明帽、高频电切仪以及氩气刀等。

1.3治疗方式

在电子味精下观察患者的病灶,并放大食管的IPCL形态,随后用Lugol染色液进行染色,碘染色后病变粘膜呈淡染区或者不着色区域,确定患者病变范围,在胃镜下,安置透明帽,静茹患者食管腔后,在病灶周围0.5cm处进行氩气刀标记,随后将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40ml、2.5ml玻璃酸钠以及0.5ml的亚甲蓝进行混合,在病灶的边缘进行粘膜下注射。随后采用Hook刀将病灶边缘的粘膜切开,并逐层的分离,直到病灶完全剥离开,随后对创面进行处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应予以止血钳以及氩气刀进行创面止血处理[2]。

1.4术后病理检查

在手术结束后,应立即对标本进行监测,采用Lugol液进行染色处理,随后观察和记录病变最大直径,仔细观察,确定病灶完整后,在用稀释后的甲醛液进行固定过夜,将其连续切成组织条,并进行编号,请专家进行会诊[3]。

1.5统计学方式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上述患者切除病变情况和术后病理情况,在上述38例患者中,切除病灶的为38例,其中环周食管病变的为20例,近环周3/4患者为14例,近环周4/5患者为4例。切除病变的长度为5~20cm,一次性切除的患者为38例,切除率为100.00%,手术时间为70~150min,平均时间为(94.33±2.13)min。

早期食管癌的18例患者中,属于早期食管癌中高分化鳞癌的为4例,低分化鳞癌的为5例,原位癌的为2例,粘膜内癌的为1例,局部癌变的为6例。

2.2观察上述患者并发症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少量的创面出血情况,平均出血量为(41.33±3.21)ml,均采用氩气刀和止血钳等方式止血成功,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情况,但是在手术中出现穿孔的患者为4例,发生率为10.52%,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的患者为10例,发现率为33.33%。

2.3观察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7.55±2.11)d,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出现复发的为2例,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实施放化疗治疗。

3讨论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食管中、下段。发病率较多,仅次于胃癌。患者在发病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或咽下痛,并且这种间歇性症状可以持续好几年,所以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时多数为此疾病的中后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4],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手术,其主要应用在不能一次性切除大于2cm的肿瘤中,属于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但是该手术对主刀医师的要求较为严格,因为其难度较大,同时食管壁较为薄弱,因此容易出现穿孔的情况,所以有些地区对于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其临床中还是采取外科治疗,但是外科手术的创伤较大,医疗费用较高,同时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并发症发生较多,因此其治疗效果不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效果[5]。

同时通过此次研究,笔者认为,在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反复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并且应反复的注射粘膜下注射液,充分抬举后,才能进行剥离治疗,但是总体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红平,唐波,樊超强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近环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3):278-282.

[2]郭大昕,杨建民,徐启顺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安全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12):685-689.

[3]杨建民,费保莹,徐启顺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3):255-259.

[4]杜静,韩勇,吴伟权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长期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8):13-17.

[5]刘靖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应用的新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2):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