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介入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导管介入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李长友

李长友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河南商丘476100)

【摘要】目的:对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胺碘酮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房颤症状消失时间和心房颤动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导管介入消融术;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027-02

Catheterablationtreatmentclinicalanalysisof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LiChangyou(DepartmentofradiologyofShangqiuFirstPeople'sHospital,HenanShangqiu476100)Abstract:Objective:theapplicationofcatheterablationforpatientssufferingfromimplementationofclinicaleffectoftreatmentof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inpatientswiththediseaseresearch.Methods:inthesufferingfromourhospital80casesof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inpatientswiththedisease,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treatmentgroupwith40casesineachgroup,theaverage.Useofamiodaroneontheimplementationofthecontrolpatientsinthetreatmentgroup;patientsinthetreatmentgroupweretreatedbytranscatheterablationofimplementation.Results:thetreatmentgroup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symptomsdisappearedtimeandatrialtotaltreatmenttime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fibrillation;diseasecontrolgroupcurativeeffectisobviouslybetterthanthatof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catheterablationon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inpatientssufferingfromdiseasesoftheimplementationoftheclinicaltreatmenteffectisveryobvious.Keywords:catheterablation;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treatment维持窦性心律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对阵发性房颤疾病实施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但有效率仅能达到50%左右,且长期应该该类药物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本次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52.2±1.7)岁;心房颤动病史1-9年,平均病史(3.9±1.3)年;NYHA分级为Ⅰ级房颤疾病者3例,Ⅱ级房颤疾病者10例,Ⅲ级房颤疾病者27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2.4±1.8)岁;心房颤动病史1-8年,平均病史(3.7±1.4)年;NYHA分级为Ⅰ级房颤疾病者4例,Ⅱ级房颤疾病者10例,Ⅲ级房颤疾病者26例。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每次600mg,每天一次,用药一个星期后,改为每次400mg,每天一次,用药一个星期后,改为每次200mg,每天一次,连续应用三个月[2];治疗组: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术进行治疗,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放置4极冠状窦标测电极,经股静脉途径实施2次房间隔穿刺操作,然后注入肝素5000U,每天追加给予1000U。采用多体位选择性造影方式对左心房三维结构进行重建,对肺静脉口实施定位,初步确定消融径线。在三维电解剖系统引导下,实施放电消融。消融的顺序从左侧前庭位置开始,逐步发展到右侧前庭位置,消融的终点为两侧肺静脉前庭。如果没有达到消融终点则应该在原消融环线上对消融传导缝隙进行准确的定位处理,直至真正实现肺静脉电学隔离为止[3]。

1.3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心房颤动症状彻底消失,检查显示心律表现仍然有明显异常;有效:心房颤动症状明显减轻,检查显示心律表现基本恢复正常;临床治愈:心房颤动症状彻底消失,检查显示心律表现完全恢复正常[4]。

1.4观察指标

选择房颤症状消失时间和心房颤动治疗总时间、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效果详见表1。

2.2房颤症状消失时间和心房颤动治疗总时间经胺碘酮治疗后(16.94±3.28)d对照组患者房颤症状消失,该组心房颤动共治疗(21.35±3.56)d;经导管介入消融术治疗后(11.52±2.60)d对照组患者房颤症状消失,该组心房颤动共治疗(18.09±2.88)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疾病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指的是房颤持续时间在7天以内的疾病,多数情况下病情表现为自限性。维持窦性心律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对阵发性房颤疾病实施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但有效率仅能达到50%左右,且长期应该该类药物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5]。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对心房颤动疾病的电生理发病机制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导管介入消融术已经成为对心房颤动疾病进行治疗的一个主流方法,对没有合并严重性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更为适合。有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术方式对阵发性房颤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目前研究结果认为,由肺静脉发出的短阵式持续电活动信号,经一定的途径传导至心房,是导致心房颤动疾病发生并维持病理学状态长期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以肺静脉电隔离作为手术操作的终点位置的导管介入消融术可以使心房颤动疾病治疗的有效性显著提高,且其相关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易行,易于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6]。

参考文献

[1]殷跃辉,刘增长,吴近近,等.胺碘酮与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随机开放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4(14):301-302.

[2]杨俊,黄从新,江洪,等.厄贝沙坦电生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2,6(12):117-118.

[3]殷跃辉,刘增长,余强,等.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0,19(13):231.

[4]杨艳敏,宋有城,朱俊,等.大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中国循环杂志,2011,13(13):120-121.

[5]靳树仁,王明泽,孙国林.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5):3163-3164.

[6]卢春山,柳景华,马长生,等.外科射频消融术与经导管消融术治疗瓣膜病性房颤的疗效对比[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24(5):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