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渴病人的临床护理

/ 2

论消渴病人的临床护理

周萍

周萍(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13002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272-02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又称消瘅、肺消、消中。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消渴病变脏腑在肺胃肾。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该病。

一、常见证型有

(1)肺热津伤型消渴。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尿多,舌边尖红,脉洪数。

(2)胃热炽盛型消渴。证见多食易饥,体瘦便秘,苔黄脉滑。

(3)肾阴亏虚型消渴。证见尿频量多,口干腰酸,舌红脉沉细。临证时还可根据多饮、多食、多尿的程度来辨明上、中、下三焦的病位,指导治疗。除中药外,调节情志,控制饮食亦很重要。

二、消渴病人的护理措施

1.消渴病的饮食护理:在本病的调养中,饮食调理是否得当,对于其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消渴症的食疗主要原则:合理节制饮食,摄取必需的最低热量,全日总热量的比例为:蛋白质15%,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糖尿病患者除了从基础饮食中获得热量,还要考虑劳动与运动时的热量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促使饮食卫生化。由于在消渴病的发病因素中,除先天因素、情志因素、过劳等以外,饮食不节是造成该病的重要原因。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燥刺激食物,可致脾胃损伤,致使机体升降失调、蕴积实热、消谷耗津,使津液不得四布,脏腑百骸皆失濡养,而发为消渴。因此要告知病人,生活上首先要节制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有节,细嚼慢咽,情绪愉快,饮食多样化,饮食不偏嗜。要制定合理的食谱,多进低糖、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少食多餐,即保持所需能量,又不致使血糖增高,同时力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刺激制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健康时所必需的饮食内容和质量,体胖患者要保持标准体重。应食用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少吃盐多喝水,减少胆固醇和脂肪酸摄入。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或者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明感性减低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增高,发生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致。它的临床表现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血糖高、尿糖多造成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排尿多、体重减少。另外一个就是并发症造成的症状,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是一种终生疾病。

2.消渴病的心理护理也很重要,消渴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在漫长患病过程中,由于年龄、文化素质、生活经历不同。致使行为变化影响了疾病向健康的转化。应根据消渴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用劝说开导、交心谈心、移情易性的护理原则。必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精神情志属中医学心理范畴,与人体状况及病情密切相关。人在生病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紧张、忧愁、悲观、焦虑、恐惧等。这些都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调,加重病情,不易康复。故在患者入院后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病人做思想工作,劝慰病人,解除其思想顾虑,克服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灵枢、师传》有“告之以其败”之言,是说要告之病人,骄恣纵欲或对生病不能释怀,对疾病的产生和恢复不利,以引起患者的注意,特别适合消渴病的发病机理。而“语之以其善”,是向患者说明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指出光明,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其所便”是要告知病人养病注意事项,告之病人养病注意事项,告知哪些调养方法及事宜有助于病体的康复,让病人自己学会调养。

消渴病的护理应十分注重“体育疗法”。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调和气血、消耗热量、减轻体重、增强体质。在现代生活模式下,人们普遍热量过剩,而体力活动相对减少,这样就可能形成热量堆积,而造成超重、血压升高、代谢异常等。《内经》就有:“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的告诫。此与现代医学糖尿病坏疽十分相像。因此,在消渴病未形成之前,除注意做好精神调节、饮食调节以外,还应注意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体育活动以防患未然。对于病情较轻的病人,要适当运功,包括散步、打太极拳等,力争每周活动3—4次,以使气血调和,促使疾病康复。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绝对卧床者除外,也应视病人具体情况,使之在床边或室内轻微运动,或坚持一些适当的气功等,使机体始终处于运动之中,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消渴病人的注意事项:

应注意年龄因素,发病年龄不同病情发展、轻重及预后也不同。中年之后发病者,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类似虚劳,常有痈疽、肺痨及心、脑、肾、眼等并发症,年龄小者,一般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症状多具典型性,预后较差。

注意分辨病位、病性,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以口渴多饮为主症。中消属胃,以多食善饥为主症。下消属肾,以尿多为主症。

一般病变早中期,病位在上、中、二焦,后期病变以中、下焦为主。临床症状较复杂,没有明显界限,不易区分,应结合气血、阴阳、脏腑来辨别;本病的特点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不同,阴虚燥热各有偏重,阴虚以瘀血内停和痰浊中阻为主。

消渴病人的健康教育:

1、消渴是终身疾病,需长期坚持治疗。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教育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遇事勿恼怒,避免情志刺激扰动五志之火。

2、做好消渴的三级预防教育工作。一级预防消渴的发病,即对有可能发生消渴的人群进行监测和教育,可通过画册,报刊教育完成;二级预防:对已确诊为消渴者,延缓消渴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对已有并发症的患者加强治疗,延缓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低致残率。

3、指导病人掌握血糖、尿糖自测方法。

(1)血糖自测:使用一滴血血糖仪,每日7次,1日3餐前后共6次,加晚间入睡前1次。

(2)尿糖自测:斑氏法。

4、消渴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的病人,随身带保健卡、注明姓名、住址、病名、膳食治疗,所用胰岛素的种类、剂量,以便发生意外的时候给予及时抢救。